東北網12月29日電 今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七臺河市畜牧局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深入推進『主輔換位』工程,畜牧經濟總量進一步壯大,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畜牧業實現持續、穩定發展。
畜牧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經濟總量進一步壯大。畜牧業經受住了外部疫情影響和市場價格衝擊的雙重考驗,禽類生產擺脫了困境,生豬生產走出低谷,肉牛、肉羊實現平穩較快發展。截至年末,全市畜牧業將實現黃牛存欄18.01萬頭,同比增長9.2%;生豬存欄33.42萬頭,同比增長6.6%;山綿羊存欄24.43萬只,同比增長4.6%;禽類存欄502.83萬只,同比增長19.3%。肉類總產量7.91萬噸,禽蛋產量3.0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1.3%和16.2%。
畜牧業標准化建設步伐加快。今年,市、區(縣)共同籌措資金600萬元專項用於扶持畜牧業生產。全年發放牧業貼息貸款871.5萬元,拉動多元化投入牧業發展資金近億元。對符合標准的63個大場、小區予以資金補貼,共補貼資金497.94萬元。發放母豬保護性貸款359萬元,直接爭取省政府補貼資金18.75萬元。全年新發展養殖專業村10個,小區19個,規模大戶63個,使全市的專業村、養殖小區和規模大戶分別達到81個、96個和1110個,規模化養殖量佔生產總量的比重達64%。畜牧經濟向規模化養殖、標准化生產、組織化協調、市場化管理的方向大步邁進。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工作取得新成效。在集中開展的兩次禽流感、三次口蹄疫免疫會戰中,畜牧部門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應免全部達到100%。針對布魯氏菌病給畜牧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帶來的極大危害,開展了布病檢疫淨化工作。共檢出陽性病畜383頭,全部予以撲殺,並做無害化處理,切斷人畜共患的傳播途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貢獻。
畜牧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今年,總投資8500萬元、年加工禽類1500萬只的大森林集團建成投產。新闢建肉雞養殖基地3處,禽捨建築總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拉動肉雞生產600萬只。此外,由畜牧部門牽頭與北大荒牛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部分養牛大戶已與北大荒牛業簽訂了訂單,享受農墾系統的補貼政策,解決肉牛銷售問題。金鼎、藍裕兩家龍頭企業也進行了技術改造,加工能力進一步提昇。我市已經形成了肉雞、生豬、肉牛、奶牛和大鵝等五大產業鏈,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
招商引資和對上爭取工作實現新突破,畜牧服務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全年實現招商引資項目6個,引資額達650萬元,完成任務指標的217%。爭取國家和省政府支持項目5個,到位金額254.7萬元,其中養殖小區糞便污物無害化處理項目填補我市空白。完成了17個鄉鎮畜牧綜合站、220個村獸醫服務室的技術設施裝備,下擺各種器械5000臺件,服務用車輛3臺。有力地支持了鄉村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畜牧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