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伊春推進林權轉型 前三季度生產總值同比增10.3%
2007-01-03 14:09:3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敬澤 張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3日電 作為我國林業惟一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試點,伊春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速推進經濟轉型。目前,全市經濟已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2006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實現83.5億元,同比增長10.3%。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3億元,同比增長27.1%。

  2005年5月,伊春被國務院確定為林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往哪裡轉,怎樣轉』成為伊春一班人的重大課題。本著生態優先、社會和諧的原則,伊春進行了科學謀劃和實施。他們立足市情,堅持自力更生謀發展,開放引資促發展的基本策略,並按照『橫向抓項目壯集群、縱向抓產業擴規模、兩頭抓龍頭帶基地』的思路,全面加快林區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構建以鐵力市為中心的南部綠特色產業集聚區,以西林、南岔為中心的東部重化工業集聚區,以新青、湯旺河為中心的北部板業、家具和旅游業集聚區,以伊春區為中心的中部木材精深加工、畜牧產品加工、生態旅游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了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態旅游、生態畜牧、綠色食品、北藥開發、綠色能源、冶金建材、礦山開發八大接續替代產業。使伊春初步形成了多元推進、多輪驅動、多點支橕的新型林業產業發展格局。2006年前三季度,接續和替代產業實現增加值30.3億元,同比增長19.6%,佔GDP比重36.3%,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對GDP貢獻率達54%,拉動經濟增長5.6個百分點。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其根本目的是使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伊春大力探索林權改革,積極推進經濟轉型。通過努力,伊春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林區惟一的林業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和林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2006年4月29日,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在烏馬河經營所正式啟動,揭開了中國國有林業管理體制深刻變革的序幕。伊春共拿出5個林業局、15個林場(所)中的8萬公頃國有商品林地進行試點,將林地的經營權、林木的所有權及處置權和收益權交給職工,由林業職工進行分戶承包經營,此舉可直接解決大約8000人就業、3萬人的生計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164個職工戶,與林業局簽訂了林地承包和林木流轉合同,承包面積63126.5公頃,承包後完成造林5000公頃,退耕還林500公頃。

  大上項目,上大項目,是伊春在經濟轉型中的一大亮點。截至2006年9月末,全市安排超億元的大項目47個,且有的項目已經開工建設,有的項目正在做開工前的准備,有的項目已經委托有資質部門編制了項目申請報告或可研報告。重點項目中,開工項目28項,完成投資9.8億元。總投資3.6億元的浩良河化肥分公司10萬噸甲醇項目,已於2006年11月初建成投產,達產後,年銷售收入將達到2.4億元。西林鋼鐵公司煉鋼系統節能降耗技術改造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888萬元,2007年11月將竣工投產,形成年煉鋼80萬噸的生產能力。一系列項目的上馬和投產,加速了工業興市的步伐。2006年前三季度,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8.7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6.5億元,同比增長14.4%。實現利稅3.35億元,同比增加8977萬元。

  經濟轉型需體制創新作保障,為此,伊春著力推進體制創新和對外合作,為經濟轉型注入了活力。目前,全市1615戶中小企業已完成改制1598戶,盤活閑置資金5億多元,非國有工業佔全市工業經濟的比重達70.3%,預計2006年非國有工業將實現增加值32億元,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1個百分點。同時,伊春又借助外力求發展,通過參會辦節,走出去、請進來,建基地、搞合作等多種形式,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動力。

責任編輯: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