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5日電 記者從哈爾濱市知識產權局了解到,截至2006年12月,2006年哈爾濱市共向國家知識產權部門申請專利項目3346項,獲得專利授權的達1638項,其中市民『個人申報』173項,為歷年最多。自2007年元月1日至今短短幾天,哈爾濱市發明者又將10餘項發明向國家知識產權部門申報專利。
據介紹,『個人申報』者中既有下崗職工、出租車司機,也有退休工人,他們常年熱衷於發明,獲國家專利的項目小到『防返味地漏』、『中醫保健按摩器』等家用產品,大到『太陽能蒸汽動力輸出裝置』、『氣體動力輸出裝置』等高科技產品,獲兩項以上發明專利的申報者有50餘人。
57歲市民陳尊山,退休前曾在沈陽軍區政治部哈爾濱文化工作分站工作,10多年來,他把全部積蓄都用在購買所發明產品專業書籍及材料上。先後研制出『自動上下樓輪椅』、『推拉式清掃工具』、『噴漆工呼吸器』、『機械草坪修剪機』、『便攜式籃球架』等17項發明,均獲得國家專利。
香坊區下崗職工安立偉為了搞發明廢寢忘食,花去所有積蓄。親友們都勸他不如乾點別的,可他一直沒停止鑽研。如今,他已有『防塵彈力黑板擦』、『智能科室標牌』、『球形下水道防溢器』、『中醫保健按摩器』、『多功能門牌指示器』等14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
市民張眾恩曾是電氣工程師,退休10多年來,他先後發明『自動調溫簡易床墊』、『司機調溫保健椅墊』、『熱敷理療保健椅』等13項保健產品,均獲得國家專利。
據這些『平民發明家』介紹,當他們設計的產品獲得國家專利後,每天都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有的要將他們的設計轉化為產品,有的要為專利產品尋找銷售途徑,在與他們聯系的過程當中,不少發明人曾有上當受騙的經歷,或多或少的合作費、資料費、翻譯費等錢款寄出後石沈大海,為此,有的發明者甚至傾家蕩產。盡管如此,他們都表示,盡管科學的道路上有艱難險阻,還是要堅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