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7日電 2006年11月份,『國家助學金』發到了東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03級1班。在這個有30多名學生的班裡,有4名貧困學生申請領取這份助學金,可是這個班卻只被分配到了3個領取助學金的名額。班長正在為此為難的時候,貧困生、孤兒劉寧找到班長,要求主動放棄申領助學金的機會。
劉寧的一番話令同學們既感動又敬佩:『雖然我也很貧困,這1500元相當於我一個學期的學費,我也很需要這筆錢,但是,從我進大學起,得到學校和同學的很多幫助,我不能再向國家和學校伸手要錢了,我要用我的勞動換取學業的成功,用知識回報社會,將這筆錢發給更需要它的同學吧!』
一個孤兒的大學夢
2000年,對劉寧來說是一個不幸的年頭,一年裡他相繼失去了兩位最愛的親人———父親和母親。這次變故,讓當時正在讀高中一年級的劉寧痛不欲生的同時,更多地體會到『前途渺茫』的含義。
劉寧的家在河南洛陽的一個鄉村,家裡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父母含辛茹苦地供養著兄弟三人上學。2000年1月,母親因肝癌永遠地離開了他們。兄弟三人還沒有從悲痛中掙紮出來,父親在同年的5月份,因為一場車禍永離人世。不到半年,兄弟三人成了孤兒。
此時,兄弟三人都在寄宿學校上學,劉寧和哥哥在讀高中一年級,弟弟剛剛上初中。在三人中,劉寧的學習成績最好,學校的老師們都認為劉寧一定能考上一所好大學。能夠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也是劉寧的一個心願和夢想。
兄弟三人突然失去了經濟來源,為了能讓哥哥和弟弟繼續上學,劉寧放棄了自己考大學的夢想,偷偷地到城裡的工地上去打工,將工資給哥哥和弟弟寄去。帶著滿手的水?回到課堂,他的成績一落千丈。班主任得知他打算休學到城裡打工,苦口婆心地勸說他。班主任又將劉寧的情況告訴給了校長,經過研究,校長決定免除劉寧的學雜費,並讓劉寧承擔起學校食堂打雜的工作。從此,劉寧上學不僅不用交任何費用,還能得到一份工資。班主任還經常帶劉寧回自己家改善伙食,將自己孩子的衣服給他穿,並組織其他同學為劉寧捐款。就這樣,劉寧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讀完高中,2003年考上了東北農業大學。
為半份菜險些退學
捧著錄取通知書,劉寧著實欣喜了一段時間,可是很快他又陷入煩惱當中。每年3000多元的學費,對於沒有經濟來源的劉寧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巨款。這時,老師和同學還有村裡的鄉親再一次向他伸出了關愛之手。在大家的幫助下,劉寧懷揣著5000元錢來到東北農業大學報到。
可是在校園的第一天生活,就讓劉寧有了退學的想法。劉寧交完學費、雜費和購買了學習資料後,兜裡只剩下了幾百元,這將是他全部生活費。他第一次走進大學的食堂,怯生生地要了半份炒雞蛋和一個饅頭,結果花掉兩元三角七分錢。這些錢是他在農村一天的伙食費。劉寧看了看食堂的菜價單,又數了數手裡的錢,想著家裡讀書的兄弟,一咬牙找到輔導員,說出了想退學的想法。輔導員不同意,鼓勵他戰勝困難,告訴他,可以幫助他申請助學金,到了下個學期還可以申請學校內的勤工儉學崗位。劉寧留在了校園裡,開始他節儉的學習生活。
劉寧發現每到中午下課的時候,就有一些學生打掃教室的衛生。經過打聽劉寧知道,這些同學乾的是學校內勤工儉學的工作,每個月可以得到180元的報酬。180元,那是自己一個月的伙食費啊!可是學校規定剛入學的新生不能申請學校內的勤工儉學崗位。團委的楊老師知道了劉寧的情況,學校破例為他這個剛入學的新生安排了一份打掃教室的工作。
從此,劉寧每天都要打掃兩遍教室,早晨5點多就要起床。由於劉寧對工作認真負責,高年級的同學如果在校外有其他的勤工儉學工作,也都喜歡找他幫著乾。劉寧的生活一下忙了起來,平時每天打掃教室,休息日做兼職和為飯店送外賣,這些工作解決了他的生活問題。
2004年,劉寧的哥哥考上了西安石油大學;2005年弟弟也考上鄭州畜牧業高等專科學校。劉寧知道像他們這種家庭條件的新生,剛入學時生活很難。於是他就將平時勤工儉學所積攢下來的錢,給哥哥和弟弟寄去。
由於劉寧學習成績優秀,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他被東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任命為大學生科技服務部臨床組副組長。還擔任東北農業大學助學中心的負責人。不僅如此,他還獲得了學校頒發的多項獎學金。
懷揣感恩的心
劉寧是一個感恩圖報的人,在得到別人很多幫助後,他開始思索怎樣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去回報社會。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寧在互聯網上看到一個叫『麥田計劃』的民間組織。通過了解劉寧得知,這個組織旨在幫助那些邊境地區的失學兒童。劉寧想,要是將這個組織的活動在哈爾濱開展起來,會有很多的哈爾濱失學兒童得到幫助。於是他同這個組織的發起者取得了聯系,並提出了希望在哈爾濱建立一個『麥田計劃』的志願者服務站想法。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對方並沒有答應劉寧。
雖然『麥田計劃』在哈爾濱沒有開展起來,但是劉寧沒有放棄想要幫助別人的想法。他在學校組織一些品學兼優的同學,到學校附近的社區,給那裡家庭困難的中小學生當義務家教。劉寧和同學們的行動,得到了學校周圍群眾的好評。類似這樣的事劉寧還做了很多。他經常將自己的一些兼職工作讓給別的貧困學生做,將這些掙錢的機會讓給別人。每到這時他總說:『我覺得他們比我更需要這份工作。』有一次劉寧在打掃教室的時候,看到另一個打掃教室的同學衣著單薄,他二話沒說,就把自己的羽絨服給那名同學穿上,自己每天只穿著球衣上課。
在農業大學的一期校報上,刊登了一篇關於一名93級校友因患白血病無錢醫治的報道。劉寧看到報道後,跑到校報辦公室為這名從沒見過面的校友捐出了一個月的工資。對於劉寧這樣的舉動,很多同學都不理解。同學問劉寧說:『你的學費、生活費都要靠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為什麼要把這些來之不易的錢,全部捐給那個你不認識的人呢?』劉寧卻說:『世界就應該充滿愛,我不想看到那名校友的孩子,像我一樣失去父親……』
劉寧常說的一句話是:大學是貧窮的最後一站,你一定要在這最後一站裡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劉寧不僅是這樣說的,也同樣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