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東寧全力打造對俄貿易先導區和示范區
2007-01-11 10:41: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良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1月11日電 東寧縣進一步整合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搭建境內、邊境線、境外"三點連線"的招商平臺、順利運作東寧經濟開發區、浙江工貿園、境外工業園等項目培植協作興業亮點,實現"落地生根"、"過埠增值",2006年,東寧縣可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億元,外經貿進出口總值突破20億美元大關,對俄貿易已成為東寧縣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也成為全省對外貿易的先導區和示范區。

  對俄貿易成亮點

  作為國家一類陸路口岸,一年來,東寧縣外向帶動戰略深入實施,在黑龍江省對俄開放的領先地位持續鞏固,對俄經貿合作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

  2006年,是東寧對外開放昇級突破的關鍵性一年。中俄東寧-波爾塔夫卡互市貿易區完成"建市",開通了口岸簽證業務,通關環境逐步優化,被評為全省文明高效口岸。對俄合作領域逐步擴大,合作規模與合作水平大幅攀昇,"境外農業種植、養殖"的單一格局被徹底打破,實現了"森林采伐、木業加工、輕工產品加工、金屬冶煉、房地產開發、酒店餐飲、跨境國際運輸、國際物流"等多領域、多層次發展的格局。其中,執行境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數、外派勞務人數、完成合同營業額均列我省沿邊口岸前列。

  進出口商品也由過去單一的木材、鋼材等幾十個品種增加到機電設備、松籽、有色金屬、建材、水產品、服裝鞋帽等100多個品種,進出口總值連創新高,增幅在全省位居前列。據統計,2006年全縣共完成進出口總值20億美元,是2003年的3.2倍,連續三年居佔全省口岸第二位,其中僅對俄貿易額就佔全省的四分之一。

  在貿易結構上,實現了由普通商品經營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經營轉變。進出口品種在穩定大宗商品的基礎上,新增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機床和機電產品,成為全國最大的進口俄舊機床、松子集散地和全省最大的對俄汽車零配件、大米出口口岸。

  境外投資成熱點

  結合中國俄羅斯年契機,東寧縣不斷拓寬對俄貿易范圍,開闢多種渠道,使外經貿空間愈來愈寬闊。跨國投資形成熱點,"吉信模式"在全省推廣,國家首批重點扶持的俄烏蘇裡斯克康吉經濟貿易合作區開工建設。目前,東寧縣共在俄創辦各類實體24個,總投資7600萬美元。

  在基地建設上,實現了由省級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向創辦境外加工園區帶動形成跨境加工基地轉變。經國家發改委審批、規劃佔地570公頃的黑龍江東寧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71戶,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發展的五大對俄出口加工基地之一。國內生產半成品、境外組裝銷售的跨境加工"吉信模式"成為對俄經貿合作中的一大創舉。佔地2.3平方公裡、投資超2億美元的俄烏蘇裡斯克康吉經濟貿易合作區通過商務部審批並開工建設。

  在市場拓展上,該縣實現了由俄遠東地區為主向俄腹地、獨聯體及東亞、歐美地區延伸轉變。境外市場已由俄濱海邊區、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地拓展到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獨聯體,並與美歐、日韓、香港等國家(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

  良好投資環境成焦點

  東寧縣緊緊圍繞環境做文章,營造了良好的對俄貿易氛圍,口岸公路成為全省縣級城市中首條一級公路,東寧口岸開通了對俄羅斯人直接簽證業務,推行各項便捷通關措施,通關能力貨運達120萬噸/年,旅檢達100萬人次/年。與俄使領館和地方政府、杜馬、企業間建立了密切的公共關系、感情聯系,為長期經貿合作創造了條件。

  東寧縣立足實際,發掘潛力,不斷培育貿易實體,進一步打造"加工產業、特色企業和涉外文化"的三大品牌,一批全省掛號、全國知名的特色企業脫穎而出,培育了進出口總值超億美元且躋身全省進出口10強的企業3戶,超千萬美元企業23戶、超百萬美元企業58戶,1戶企業名列全國進出口企業500強。中小公司發展迅猛,累計完成進出口94,729萬美元,佔進出口總值的69%。目前,有兩萬多東寧人在俄建工廠、搞貿易、出勞務,佔全縣總人口的10%左右,被稱為"黑龍江省的溫州人",創建了獨特的涉外品牌和經濟文化,良好的投資環境使東寧縣成為龍江口岸中的焦點。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