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5日電 『十一五』開局之年,大慶經濟發展達到歷史上最佳狀態,呈現出三大亮點。
第一大亮點:速度、質量、效益同步增長,是歷史最好的。
從經濟總量上看,大慶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11.4%,達到1618億元。大慶經濟總量在全國663個城市中,處於30-35的區域內,在資源型城市中,大慶排在第一位。
從發展速度上看,大慶經濟增長正處於一個合理上昇期。地方工業連續4年以40%的速度增長;市財政總收入以年均20.2%的速度增長;糧食產量達到51.5億斤,達到歷史最高,農民純靠糧食增收3億元。
運行質量效益上,2006年市財政收入達到了84.4億元。省本級財政收入89億元,大慶就佔72億元。科技對經濟貢獻率,大慶達到了46%。工業效益綜合指數,投入產出比,大慶在全國排第一。
第二大亮點:投資、消費、出口大幅增長,都達到歷史最好。
2006年,包括大企業的投入,大慶固定資產投資400億元;大慶市民消費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進出口額達歷史最高,大慶經濟外向度在提高,正在由半封閉向開放轉變,從依靠速度增長向依靠質量效益增長轉變。
大慶市去年一年建築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在全省,除哈爾濱之外,相當於其他城市之和;在農村,市政府持續加大投入,去年市本級幫扶就超過2億元。
第三大亮點:2006年,老百姓得到實惠最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4791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610元。大慶生活質量全國排名第22位,在東三省排第2位。
據大慶市統計局提供的最新數據,汽車、旅游、住房已排到了大慶老百姓消費的前三位。大慶人均儲蓄存款全省第一,存款數額佔全省存款總數的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