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4日電 七臺河市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初步形成了優質焦煤、優質焦炭、電力工業、煤化工四大基地和木制品加工、農畜產品加工、新型建材、機械制造、醫藥五大接續產業集群。2006年,這個市生產總值實現114.2億元,同比增長12.5%。人均GDP達到12870元,由全省第5位昇至第3位。
這幾年,七臺河大力發展煤炭循環經濟,把原煤洗成精煤,把精煤煉成焦煤,推進了煤化工、煤轉電、煤轉焦等的發展,實現了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七臺河人把一噸煤『掰』成多噸用,讓煤在深加工中得到昇值,逐漸形成了以煤為依托,精煤、焦炭、電、油、氣、化工產品等產業鏈條。寶泰隆煤化工有限公司在生產焦煤、焦炭的基礎上,2006年新上年產20萬噸煤氣制甲醇項目,把原煤煉成焦後產生的煤氣等廢氣利用起來使公司年產值達4億元,實現稅金5000多萬元。大唐七臺河發電公司二期工程完成投資17億元,寶泰隆10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和德利能源10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年底即可投產,龍洋焦電、魯龍等煤氣發電項目已全面啟動,全市發電能力將新增150萬千瓦。在焦化項目方面,已有寶泰隆60萬噸、龍鵬60萬噸、億達信80萬噸、龍洋96萬噸等一大批大型煤化工骨乾企業崛起,焦炭生產能力提高到300萬噸,投資就達20多億元;在煤化工方面,興盛化工廠煤焦油加工項目已投產,隆鵬公司30萬噸焦油加工項目、寶泰隆10萬噸和億達信8萬噸煤氣制甲醇項目已全面啟動;在煤建材方面,已有7個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產新型建材的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宏源建材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4年,年產6000萬塊煤矸石空心磚,每年消耗煤矸石15萬噸。
依托循環經濟模式,引進資金126億元,新上項目1600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5個,千萬元以上項目180個,香港環球公司、山東藍裕集團、遼寧大商集團等一大批知名企業落戶該市。目前,產值超億元、納稅超千萬元的民營企業已有15戶,有6戶民營企業進入全省非公有制企業納稅50強。
在大力培育主導產業的同時,著眼於做優做強具有競爭優勢的傳統產業,以集群化形式對這些產業不斷進行改造和提昇,使之迅速佔領行業高端,非煤工業佔全部工業比重達58%、提高了11.4個百分點。雙葉家具公司10年前還是個只有70萬元資金的家具小作坊,2006年產值突破2億元,納稅達到2000萬元。目前,以雙葉家具為龍頭的木制品產業群體已經形成,圍繞雙葉家具上游產品加工的企業已經達到40多家,從業員工超過萬人。在發展農副產品加工上,勃利縣煙葉復烤廠與白沙集團合作將煙葉復烤規模擴大到80萬擔,帶動基地種植面積10萬畝。此外,新型建材產業集群、機械制造產業集群、醫藥產業集群也正逐漸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