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  >  2007黑龍江兩會  >  兩會現場
搜 索
重編《哈爾濱市地名錄》應提上日程
2007-01-24 22:31:46 來源:東北網  作者:雷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4日電 (記者 雷蕾)地名的標准化,對軍事、外交、貿易、交通、和人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於一個省會城市、歷史名城——哈爾濱而言。民盟黑龍江省委員會的委員提出了《關於重新編制<哈爾濱市地名錄>建議》。

  【提案摘要】

  地名是地理實體的標志和代號。地名在長期的發展和演變中,不僅反映了本區域地理、歷史、經濟、文化的特點,而且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而且也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要求。

  【記者調查】

  1984年,哈爾濱市有關部門組織編印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地名錄》一書,該書詳細地描繪了全市的行政區劃,分為4大類,即:(一)行政區劃、村巷、自然村;(二)具有地名意義的企事業單位;(三)名勝古跡、紀念地和人工建築物;(四)自然地理實體。共收錄當時的地名3091條,其中插入市、區兩級行政區地名圖8幅,各種照片110張。該書的出版,填補了哈爾濱地名史的空白,第一次將流散於各方的地名史料有機地編輯在一起,為各方面使用和研究地名,提供了標准地名資料。

  然而,改革開放以來,哈爾濱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著時代變遷,20年前編撰的地名錄已完全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原有的計劃經濟時期的稱謂,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如,書中原來標注的某某公社,現在已經成為鄉鎮,有的已經發展成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已經發生變化。如,原來的太平區現已並入道外區,新成立了松北區和呼蘭區等等,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地名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很多街路名稱已經發生了變更。如,埃德蒙頓路、果戈裡大街、哈藥路、三大動力路等;原有名錄有許多不完善之處,一些消亡街名記載也不全。

  【委員建議】

  我省應責成哈爾濱市有關部門重新編制《哈爾濱市地名錄》,與時俱進地規范全市的地名名稱;在原有的地名錄基礎上,要豐富地名歷史資源,特別要列入一些已經消亡的地名資源。1984年版的《哈爾濱市地名錄》中沒有列出一些地名特別是街路名稱的沿革情況,如不及時搜集整理,今後一些街路名稱變化將很難有據可查;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將更多的歷史照片豐富其中,很多哈爾濱的老照片將成為珍貴的史料,有必要將其充實到新版的名錄中;重新編制地名錄時應力求准確、簡潔,使之能成為實用性較強的工具書和宣傳城市文化的手冊;借鑒外地經驗。例如,蘇州新版《地名錄》在1981版的基礎上,增加收錄了1270條多座橋梁名稱和1192條消亡地名,並收錄了近幾年城市開發建築新面貌的照片、《老蘇州》照片和各縣市的鎮、行政村的標准地名。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