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  >  2007黑龍江兩會  >  媒體文章
搜 索
城市創新轉型 打造『綠色鶴崗』——訪省人大代表劉國中
2007-01-27 07:14:2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金鴻雁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7日電 作為資源型城市,無一例外總有一天會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人。在去年的人大會上,記者采訪省人大代表、鶴崗市委書記劉國中時,他正在為八十年後的煤城——鶴崗市何去何從而懮思。經過一年的時間,在本次人代會上,記者再次就此問題采訪了劉國中。劉國中表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在鶴崗發展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明確。

  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

  劉國中講,鶴崗是一個資源型城市,按照現在煤炭的儲量,六十到八十年後,鶴崗將會無煤可采。八十年後的鶴崗是個什麼樣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今天我們城市的發展思路。在過去的一年,鶴崗市市委一直在謀劃鶴崗的發展。如今這一思路更加清晰了。

  『鶴崗的發展思路是由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成綜合型經濟城市。改變經濟社會發展單純依靠資源采掘的被動局面。這是鶴崗在今後五年的總體發展思路。』劉國中介紹道。

  據劉國中講,這一發展思路將會貫穿鶴崗將來五年的實際工作中。依靠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這條主線,努力建立一個多業並舉、多元支橕的可持續發展型經濟新格局。一方面依托現有資源優勢,做足煤的文章。通過科技、體制、管理等方面創新,提高現有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率。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煤精深加工、煤電產業,把鶴崗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非煤工業,加快新興產業規模化進程,形成煤與非煤產業多元支橕的戰略格局。將鶴崗這一資源型城市發展成一個綜合型經濟城市。

  打破單一經濟模式

  發展的思路清晰了,制定的措施更加明確了。『在未來的五年中,我們將著力推進城市由資源型向綜合型經濟創新轉型。具體就是打破「一煤獨大」的單一經濟模式,實現產業多樣化、項目多元化。』

  據劉國中介紹,今後在推進城市創新過程中不僅要發展煤炭產業,讓煤繼續為城市的發展做貢獻,最主要的是要努力發展其它產業。如農業、旅游業、邊境貿易業以及機械、醫藥、流通等行業。

  『農業尤其是綠色農業是鶴崗實現創新轉型的一個主攻方向。』劉國中介紹。鶴崗是一個農業發達的城市,年糧食產量在45?50億斤。今後將加快發展綠色優質食品產業,把食品加工業打造成優勢主導產業,這是城市創新轉型的又一主攻方向。

  以旅游業為重點,加快發展第三產業。鶴崗旅游資源豐富。完善鶴崗國家森林公園、細鱗河民俗風情園、名山島、將軍石山莊等現有旅游景區,重點開發界江游、礦山游、跨國游、生態游、墾區游、紅色旅游等特色旅游項目,盡快把鶴崗建成國內外知名的邊疆生態旅游區。

  打造『綠色鶴崗』

  『我們的城市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八十年對我們個體來講可能是一個很長時期,但是對於一個城市發展來講並不長,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鶴崗八十年後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在我們現在人手中,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要動員所有的鶴崗人參與到這次城市轉型創新建設中來。一方面我們要將鶴崗發展成一個綜合型城市,同時我們也要打造一個「綠色鶴崗」』。劉國中講。

  將鶴崗打造成一個『綠色鶴崗』。有效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牢固樹立生態意識和環境意識,努力建設經濟持續發展、污染持續下降、生態持續改善,青山常在、碧水長流、天藍雲白、空氣清新的『綠色鶴崗』。

  采訪結束時,我們了解到在過去的2006年,鶴崗經濟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鶴崗全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億元,是2001年的1.74倍,年均增長11.8%;財政收入預計完成16.1億元,是2001年的2.6倍,年均增長2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1年增長109%,年均增長15.9%。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1年增長31.7%,年均增長5.7%,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標的增幅躍居我省四煤城首位。

責任編輯: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