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7日電 無論在現實世界中你是普通工人、學生還是打工一族,只要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網絡世界中都有可能『修煉』成一名手中掌握上億資產的超級富翁。超級富翁往往伴隨著普通玩家無法擁有的特權,於是很多人用現實中的金錢去換取網絡中的金錢。
目前,網絡游戲帶來的虛擬貨幣不僅引發了一些網絡盜竊、游戲代練等社會問題,一些學者還擔心虛擬貨幣的泛濫會影響到現實中的人民幣金融體系,甚至導致現實中出現通貨膨脹。虛擬富豪是如何產生的?虛擬貨幣存在哪些潛在風險?監管部門和發行虛擬貨幣的公司應該如何安全管理並規避這些風險?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采訪。玩家一個月變身『網絡富豪』
經過近一個月的日夜鏖戰,眼睛充滿血絲的哈市市民小劉終於松了口氣,他已經從一個月前的一文不名搖身變成了億萬富翁,只不過他的錢和知名度都僅限於網絡中。
小劉去年大學畢業後找了份清閑的工作,沒事兒時開始玩起了網絡游戲。沒想到剛玩就進入了癡迷狀態,日夜在線,就為了修煉更高的等級。兩周過後,就已經修煉到了40多級,但同一些老玩家相比,他屬於底層人士。於是他邊日夜修煉晉級邊開始購買裝備。通過介紹,他在一網吧熟人處花費1000餘元人民幣購買了一些裝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已經有了60多億劍俠幣,還有大量的極品裝備以及各種寶石,游戲裝備折合劍俠幣達100億,成為網絡中的一名超級富翁。
如果說這一類網絡打斗游戲還屬於年輕人的專利,那麼近年開始風行的斗地主游戲可謂老少皆宜。很多人不惜日夜鏖戰,就為了獲得一個網絡富豪的稱號。哈市市民陳先生今年36歲,從去年年初開始玩斗地主游戲,經過一年時間的日夜打拼,已有了幾十萬的積分和財富值。而他還在向更高一級的『大資本家』進軍。
網絡富豪伴隨網絡特權
『當了網絡富豪,就擁有很多普通玩家享受不到的權利,如果能當上超級玩家,就會像古代的皇帝一樣,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感覺特別好。』在采訪中,一名16歲的中學生小王談起了他癡迷當網絡富豪的原因。
據了解,如今多數網絡游戲都是積分和權利成比例式的發展,如玩的時間越長積分越高,但也可以用錢來買這些積分。同時一些網站為了吸引更多的玩家購買他們的網絡錢幣,還推出了會員專有的權利。在《傳奇》、《劍俠情緣》這類網絡游戲中,擁有的金錢多,就可以購買到很多好的裝備,功力自然大長,這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產業鏈:有的人為了得到好的裝備和一些特權去花錢買,有的人為了得到錢而日夜修煉將裝備或積分賣錢。
虛擬財產引發社會問題
虛擬財產的出現,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游戲代練的新職業、網絡盜竊、網絡財富攀比等。
大學畢業後,身為朝鮮族人的金先生在一個偶然機會接觸到了一款韓國的網絡游戲。當時該游戲的中文版本還未推出,已經有很多國內玩家在玩了,但游戲裡面的很多玄機一般玩家還不掌握。於是金先生想到了開一家游戲代練公司,相同的語言是金先生的優勢,他請了一些朝鮮族的年輕人日夜奮戰,實行三班倒,每班8個小時,月工資900元,晉級快的人還可獲得額外的獎勵,最高的一個月可以賺到2000元。據了解,隨著網絡游戲的風行,這種游戲代練公司在哈市越來越多。
除了游戲代練外,虛擬財富還引發其他一些社會問題。如網絡盜竊,利用木馬程序盜竊『網銀』進行銷售。
網絡財富容易對孩子形成誤導,因為網絡財富往往伴隨著網絡特權,這就容易讓孩子形成有錢就有權的錯誤價值觀。
網絡交易造就虛擬貨幣
業內人士稱,是越來越盛行的網絡交易促成了虛擬貨幣的產生。
陳先生是哈市較早經營網吧的。他說,最初的網絡交易其實就是在網吧這類地方產生。當時買賣雙方同時到一個網吧,並排坐下,你給我人民幣,在游戲裡,我把虛擬貨幣或裝備轉讓給你。再後來,網絡游戲盛行讓同城轉讓已不能滿足需求,匯款成為主要的支付方式。不過,這種交易支付手段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網友們的需要了。於是一種只在網絡上流通,但又可以兌換現實貨幣的產物———虛擬貨幣產生了。
目前,包括盛大、網易、新浪、搜狐、騰訊等都有自己的網絡貨幣,但都只能在各自領域內使用。這些商家推出虛擬貨幣的目的,都是為了可以讓用戶一次性購買虛擬貨幣,其後再用虛擬貨幣來支付購買產品,省時省力。
虛擬貨幣挑戰人民幣
『貨不真價卻實』,這是很多人對虛擬貨幣的一個看法。有人士稱該貨幣如果過度泛濫會對人民幣的地位發出挑戰。
據了解,我國目前已有QQ號碼上億個,QQ使用人數有數千萬,如果按1%的人群在買賣Q幣算,這個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Q幣只是眾多虛擬貨幣中的一種。據業內人士分析,事實上國內互聯網虛擬貨幣市場已達到每年幾十億元,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
而要將Q幣轉為人民幣,可以把Q幣直接在網上拍賣。記者在一些網站留言版上到處可以看到有關Q幣的拍賣分類信息,「兌換率」大抵介乎1個Q幣兌換0.6至0.85元人民幣。
對於Q幣等虛擬貨幣是否會對人民幣造成衝擊,我省銀行界人士認為,以目前Q幣的發行量和影響力來看,遠不足以對人民幣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但他卻對人民幣的地位提出了挑戰,因為人民幣一直是國內市場商品買賣的惟一幣種,而在某種領域內Q幣卻代替了這種功能,這是很令人感到擔懮的。但目前一些網絡方面的條款中,暫時還沒有關於網絡貨幣的相關規定,對於虛擬貨幣的持有人也沒有相關規定。
虛擬貨幣期待監管
『虛擬貨幣雖然對金融系統暫時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但他的確已經影響到現實世界。對這種特殊的貨幣形式,應出臺一些監管措施以保證其健康發展。』某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部負責人說。
該人士介紹,根據《人民幣管理條例》,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一切公私債務都必須用人民幣支付。人民幣的法定發行機構是中國人民銀行,其他組織和機構都無權發行貨幣,虛擬貨幣無疑涉嫌觸犯了《人民幣管理條例》,而虛擬貨幣與人民幣可以互相『兌換』的怪象如果泛濫,會形成很多社會問題進而影響金融秩序。
近日有消息表明,國家有關部門即將起草制定電子貨幣相關的管理辦法,包括虛擬貨幣在內的電子貨幣將成為繼電子支付後又一個監管重點。
名詞解釋
虛擬貨幣
目前學界尚沒有對虛擬貨幣的准確定義,總的來說,虛擬貨幣主要由網絡游戲服務商發行,用來購買游戲中的道具,如裝備、服裝等。但是目前虛擬貨幣的使用已經大大超出了此范疇,虛擬貨幣可以用來購買游戲點卡、實物和一些影片、軟件的下載服務等。甚至有很多專門提供虛擬貨幣與人民幣進行雙向兌換的網站,使虛擬貨幣逐漸成為一種可以流通的等價交換單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虛擬貨幣類似於代金券。我國目前出現的虛擬貨幣主要有Q幣、泡幣、U幣、百度幣、酷幣、魔獸幣、天堂幣、盛大點券等。
相關鏈接
央行:
虛擬貨幣也是反洗錢的監管對象
從1月開始,中國反洗錢工作的重點將擴大到證券和保險在內的全部金融機構。而虛擬貨幣、電子錢包、電子支付等科技手段的應用,同樣制造了洗錢的便利,對此,央行反洗錢局局長劉連舸表示,如果利用網絡游戲中虛擬貨幣進行洗錢的行為確實存在,並且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反洗錢局將對經營虛擬貨幣業務的機構實施反洗錢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