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中國商人:『俄羅斯,別讓我和你說再見』
2007-01-28 07:05:5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浩 張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8日電 位於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移民局附近的『城市生意中心』大市場,號稱遠東地區最大的零售市場。1月24日下午,當陽光灑在列寧廣場上溫暖著整個城市時,『城市生意中心』外國人經營區內卻顯得有些冷清。記者看到,空蕩蕩的攤床比比皆是,貨架上還有沒來得及撤下的皮鞋樣品,空攤床前還有未撤走的出售服裝鞋類的廣告牌;甩貨的牌子處處可見,原來300盧布一雙的皮鞋現在只賣100盧布;臨近過道的區域還算『繁榮』,來來往往的俄羅斯人不停地詢問著中國商品,處處可以聽到砍價聲。

  據了解,市場裡賣貨的中國人,以東北人、浙江人、江西人居多。他們主要來自國內縣城和農村,主要以批發零售服裝、鞋帽、日用品及工藝品為主。記者在這裡找到了許多哈爾濱人,他們多來自市郊以及五常、賓縣、巴彥等縣城和農村,僅五常市就有500多人。在與他們的交談中,了解到他們多年來在異國打拼的艱辛生活和新法規出臺給他們帶來的打擊。

  王麗:政策多變讓我不知何去何從

  在床上用品攤床前,王麗操著半熟的俄語不停地吆喝著。自從俄羅斯對華商新政策出臺後,她便在自己的攤位內每天推出一款特價商品吸引當地人的注意。今年34歲的王麗,以前在哈爾濱市民貿市場乾過幾年小買賣,認識了一些俄羅斯的商人,看到她批發出去的貨物每年都能讓俄商大賺一筆,王麗決定親自赴俄『淘一把金』。2002年春節剛過,王麗把年幼的孩子留給了丈夫,孤身一人來到布市。初來時,她和兩個同鄉合租一間公寓,三個人擠在一間15平方米的屋內,由於飲食不適應,三個月就得了胃炎。到了第二年冬天,正好趕上多年未遇的冷冬,白天最高氣溫都零下20多攝氏度,每天晚上回到公寓,凍得她手腳發紫。前年,王麗用掙來的錢在市場上買了個攤床,去年又把丈夫接到了布市,兩口子本想趁勢再大乾一場,沒想到今年俄方會出臺這樣的政策,如果就這麼回家了,這幾年掙的錢就打水漂了。『來這裡的所有華商都知道俄羅斯的對外貿易政策一天一變,讓人難以適應。就拿我們這個市場來說,每天的稅收都不固定,元旦停業休息兩天也要交稅,2月份28天也要按31天交稅。警察檢查時,搞不清楚什麼原因,就把護照拿走了,華商們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精通,只好用交罰款平息麻煩。』王麗告訴記者,華商在這裡挺受氣的,原因就是缺乏政策保護。這次俄政府新規出臺後,她就不敢再大批進貨了,因為不知道哪天就會接到通知,關閉這個市場。但是她也不甘心就這樣白白放棄多年打拼的事業。王麗說,她現在很迷茫,今後不知道何去何從。

  孫艷容夫婦:俄羅斯不歡迎,我們就回家

  『從五常農民變成跨國商人,我們夫妻倆歷經坎坷,現在年紀也不小了,真有點想家了。』孫艷容夫婦在『城市生意中心』經營牛仔服裝,幾年前他們到這裡還是在露天的攤床裡賣貨,去年剛花20萬元人民幣買了這間鐵皮房,冬夏不那麼遭罪了。據孫艷容講,在俄羅斯的華商掙的都是辛苦錢,每月吃住和上稅的費用就得1萬多元人民幣。平時,不僅是警察刁難他們,晚上走在大街上,稍不留神就會被流氓、酒鬼打,人身安全都沒有保障,這種緊張高壓的生活真是過夠了。『前不久,這裡有個批發市場著火了,燒了中國人幾千萬元的貨,可燒了就白燒了,根本沒人給調查原因,更不用說賠償了。』說著,孫艷容哽咽了,『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回到住所,吃的很單調,水果蔬菜太貴捨不得買,電視也很難收到幾個國內的頻道,每當過年過節時特別想家……』她說她在國外漂泊夠了,雖然掙到了一些錢,可從沒感到過快樂,如果俄羅斯真的不歡迎他們了,她寧可遭受損失,馬上處理貨物回老家,過幾年安穩日子。

  老孫:『禁商令』應當給華商個說法

  『城市生意中心』每年都有300個左右新攤床加盟,此次『禁商令』受損失最嚴重的就是這些新華商。來自哈爾濱市呼蘭區的老孫最近很心煩,去年11月初,他剛從哈市進了一批調味品,這批貨足足用了他一百萬元人民幣的資金。沒想到沒幾天俄政府就公布了新規定,許多俄羅斯人得到消息後,都跑來勸他,讓他趕緊甩貨,否則等食品到了保質期就更難脫手了。『要是市場真把外國人攆走,像我這樣的新商戶可慘了,如果甩貨的話,不但連貨的成本都賺不回來,連過關費都得搭進去!』老孫氣憤地講,他是去年5月到的布市,因哥哥在市場裡有個攤床生意一向很好,他就大膽地進了一批貨,僅過關費就花了幾萬元。『清除外國商人,總應該給我們點說法吧!比如說我們花幾萬元買的攤床拆除後是否能得到些補賠?是否能給我們甩貨的時間?總不能就這樣讓我們一走了之吧!』

  李雲生:只要肯吃苦到哪都能賺錢

  24歲的小李與市場的其他華商相比顯得比較輕松。他告訴記者,在哈爾濱高中畢業後,他在家悠悠蕩蕩,經常和朋友打架胡鬧。後來,有親屬在布市做生意需要個幫手,爸媽就讓他來了。『其實我就是個力工,幫人扛扛貨,出點苦力,不過每天吃喝不愁,比在國內掙得多。』談到『禁商令』對他是否有影響,小李滿不在乎地說:『只要我的身份合法,證照齊全,就不愁在這裡找不到工作。無論是華商還是俄商在這裡經營,力工始終是個供小於求的行當,只要肯吃苦到哪都能賺錢。』小李嘴上雖然這樣說,可他還是堅信華商能夠留下來。『如果沒有華商,俄市民就買不著這樣物美價廉的商品,華商已經成為這個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不相信俄政府會真的那樣做。』

  趙鐵軍:新規讓我賠了上百萬

  在布市『城市生意中心』的華商中,最有錢的要屬江浙一帶的『小老板』了。他們在『城市生意中心』經營的年頭普遍較長,主要經營皮鞋、皮具和皮衣,是整個大市場裡最掙錢的業戶。前些年他們每年都能掙上百萬,市場裡的中國人都叫他們是『小老板』。賣皮衣的江西小伙趙鐵軍說:『這次「禁商令」可讓我賠了大錢,「禁商令」出臺前我剛剛進了一批貨,現在不讓賣了,真不知該如何處理這些貨。貨發過來成本就很大了,再發回去就是個賠本,只能賣多少算多少了。4月1日真不讓賣了,我就得賠上百萬。』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