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8日電 日前,有市民給記者打來電話,反映哈爾濱市道外區景陽街與南極街交叉口處,有2組4部IC卡電話,只剩下電話亭架子,電話早已沒了蹤影。就此,記者深入采訪了解到,近幾年,隨著哈爾濱市道路改建規模的不斷擴大,外加人為破壞等綜合因素影響,哈爾濱市公共IC卡電話已從鼎盛時期的1800部逐漸減少到現在的1500部。
據了解,道路改、擴建對公共IC卡電話的破壞力最大。在道路進行改建時,處於街路上的公共電話亭大多被拆除掉,而道路建築單位缺乏與IC卡電話亭修建單位的溝通,形成的結果往往是道路鋪好了,IC卡電話亭卻沒了。就此,哈爾濱通信分公司人士直言,如果道路修建好了,再挖開道路,修建一個IC卡電話亭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遭到人為破壞,能進行維修大都進行維修,但是有的線路被徹底破壞,維修起來難度非常大。
隨著移動電話的普及,很多人都稱公共IC卡電話為『雞肋』。那麼IC卡電話真的是『雞肋』嗎?日前,記者在道裡區哈藥路和建國街交叉口兩組IC卡電話處進行守候觀察,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前來使用IC卡打電話的人數為10人。根據不久前的一次調查,由於IC卡資費相對低廉,城市中的流動人口,農民工、中小學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使用街頭IC卡電話。
哈爾濱通信分公司人士表示,從實際效果看,現階段IC卡電話因為有需求,所以還要保留下去。從長遠來看,哈爾濱市IC卡電話也不會消失,國內外的大都市,例如北京、上海、英國倫敦,公共IC卡電話都很普及,街頭的IC卡電話也是一個城市文明的體現。他表示,未來哈爾濱市IC卡電話將向無線方向發展,無線IC卡電話一方面解決了路面鋪線的難題,另一方面使得維修成本大大減少。目前,哈爾濱市在兒童公園修建了兩組無線IC卡電話,試運行效果良好,不久將在全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