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禁商令』帶來新商機 更多哈市企業可打進俄羅斯
2007-02-01 14:53:23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譚立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日電 新年伊始,在俄從事零售業的中國商人面對的冬天卻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寒冷:從去年年底至今,俄政府相繼出臺了整頓批發零售市場秩序法規和新的移民法,包括大批華商在內的外國零售商將受到強烈衝擊。預計將有10萬在俄華商被迫回國。『禁商令』的實施引起各方密切關注,在俄華商紛紛揮淚甩賣貨品。作為我國對俄貿易的前沿,俄『禁商令』對我省及哈爾濱市對俄貿易有何影響?對此,本報記者采訪了有關各方。

  『禁商令』帶來新商機更多哈市企業可打進俄羅斯

  中國商人面臨三種選擇

  俄羅斯政府大規模『清市』以來,在俄中國商人是就地揮淚大甩賣,還是寧可賠本也要將貨物運回國內呢?參加哈市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的哈市政協委員夏煥新、董春傑表示,在俄中國商人應該有三種選擇:僱用俄羅斯人繼續經營、變更法人繼續經營或轉戰其他市場。但是不論怎樣,都應該注意到一點,那就是俄羅斯政府的這一政策是其去年以來一系列市場整頓政策的延續,旨在規范其國內市場秩序,為『入世』進行准備。

  俄羅斯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特別是俄遠東地區的『包機包稅』、『倒包』旅游等灰色清關方式入境商品造成俄稅收流失。低價劣質商品和不規范貿易方式還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效應,排擠了優質商品,擠佔了市場空間。雖然『禁商令』可能讓少數『倒包者』夢碎俄羅斯,但這卻是在為規范貿易掃清障礙,規范貿易出現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哈爾濱市乃至黑龍江省的大部分企業從事的國際規則下的規范貿易將受到鼓勵。由於俄羅斯市場需要中國商品,目前哈市對俄出口量大的鋼材、農副產品、紡織用品等商品,短期內仍是俄市場所需。

  對『禁商令』的兩層理解

  在俄中國商人面臨的是危機還是新的機會,這就要看如何對待俄羅斯政府的這項政策。從表面上看,很多在俄中國商人都受到了極大的損失,這是地地道道的『狼來了』。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俄羅斯政府近年來正致力於工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向輕工業轉型,但是俄羅斯『重工業很重、輕工業很輕』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這就造成了其國內市場對中國輕工業產品的需求仍然存在。

  在俄羅斯旺盛的市場需求下,對俄規范貿易量將迅速放大,但由於需繳納關稅等原因,出口產品的利潤空間必然減小,客觀上對我國企業到俄投資興辦生產加工型企業形成吸引力,從而為哈市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機遇。另外,俄羅斯正致力於增加輕工業砝碼,產業結構逐步向民生工業轉型,這種轉軌需要哈市有實力的企業參與,俄輕工企業改造也需要哈市企業參與。這些都是十年來難得的商機,必將加速哈市打造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和對俄經貿合作中心城市地位的進程。

  所以,夏煥新認為對俄『禁商令』的另一個層面的理解就是:不是狼來了,而是希望來了。

  出臺政策幫企業走出去

  俄羅斯『禁商令』讓很多中國商人回國,但是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中國企業進入俄羅斯投資辦廠,進行合作轉型,總之我們的輕工業產品仍是他們的需求。

  據分析,哈市對俄貿易自1994年受中俄兩國政策變化影響陷入低谷以來,連續10餘年保持低位徘徊,每年對俄貿易額僅1億多美元。借助俄『禁商令』提供的新商機,哈市對俄貿易有望得到大幅攀昇。夏煥新建議,哈市應抓住機遇,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幫助企業『走出去』。

  董春傑則建議,政府應迅速行動起來,組織由相關部門和對俄經貿問題專家組成的專題研究會,論證哈市應對俄『禁商令』相應的政策與策略,組織相關人員訪俄進行實地考察,詳細解讀俄『禁商令』的相關內容和今後的政策走向,采取積極措施,抓住機遇,幫助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以擴大對俄加工企業的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