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日電 今年,哈市將首批撤銷『校園校捨不獨立、或在校生規模較小(500人以下)』的17所民辦公助初中、小學。熱門中小學的擇校熱將得到遏制,之後按每年1/3的比例逐年撤銷。3年後義務教育階段的46所民辦公助校將全部撤銷。也就是說,哈市的名小學、名初中將不再招收擇校生,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按照學區就近入學。近期,教育部門將公布取消擇校學校的名單。
-新聞背景
擇校始自上世紀90年代
據了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靠國家長期資金投入發展而形成的各級重點中小學,迅速發現了自己雄厚的教育資源,開始招收高價的擇校生、贊助生、自費生,一時間亂收費現象十分嚴重。
1995年,國家教育部門迅速發文治理中小學亂收費,判定『擇校生問題已經由高中階段波及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和小學』,明確規定『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和小學必須堅持就近入學原則,不准招收擇校生,嚴禁把捐資助學同錄取學生掛鉤』。而就在國家教委發文要求的同時,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應運而生,他們就是依托於公辦學校的公共教育資源,名義上獨立,實際上又沒分開的『公辦民助』或『民辦公助』的學校。這些學校其實就是依附於這些公辦校的名氣,利用國有教育資源進行招生,學校的財政、領導都是原來公辦學校的。
問題擇校加重家長負擔
中國社會調查所就孩子從小學昇初中的擇校問題曾對600位家長進行了調查,在調查中,家長回答『孩子昇初中,您會采取什麼方式擇校』的問題時,84%%選擇交擇校費。哈市的一項關於家庭開支的調查報告也顯示,目前,在家庭生活中,教育支出排在了第一位,擇校加重了家長的生活負擔。
許多『望子成龍』的學生家長,為了自己的子女能夠享受到優質教育,不惜花費血本。去年給孩子交了4000元擇校費的李女士說:『我們上學的時候沒花多少錢,也沒有什麼名校和普通學校之分。可現在,孩子上小學就得每年交4000元錢,五年下來,就得2萬多元,然後再上初中,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那還得花每年4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錢擇校。算一算,孩子在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就要花上5萬多,如果再加上高中三年的擇校費2.1萬元,孩子完成高中教育僅擇校費就得花近8萬元,這可真讓人吃不消啊。』
巨額擇校費流向何處
記者從哈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處了解到,哈市目前擇校的在校生達到10萬人(包括高中),人數接近哈市在校中小學生人數的10%%。哈市熱門中小學每年收取的擇校費達到上億元。
教育主管部門表示,收取的擇校費一部分學校留作自己的活動經費,用來改善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工資福利待遇、購買現代化教學設施等方面;另一部分,教育主管部門則用來均衡整體教育發展,改造薄弱校的辦學條件。許多收取高額擇校費的名校校長對擇校費的花法並不十分滿意,一位校長對記者說,他們學校收取的擇校費並沒有全部花在自己學校的改造上,而都是給別的學校的改造方面做了『嫁衣』,自身教學條件並沒有得到改善。
擇校引發教育不公
由於擇校越來越熱,也隨之產生了教育資金和高素質教師不斷流向少數重點學校,從而造成了區域間、校際間辦學條件、教學質量的差距日益拉大的情況。
記者在南崗區一所熱門小學看到,教室裡電視、投影儀、電腦等學生學習和教學用品一應俱全,小學生甚至可以享受到與大學一樣的教學條件。與名校和熱門學校相對應的是,記者在哈市南崗區和道外區一些薄弱小學看到,全校只有學生二三百人,教室裡只有簡單的教學用具。據一位薄弱初中的校長介紹,盡管學校也不斷培養出優秀教師,但因為受教學環境、工資待遇等因素影響,很多優秀教師相繼調走,與那些在名校上學的孩子相比,這些孩子在學校的硬件和軟件方面都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
對此,一位家長表示,孩子要進重點學校,成績夠了還不行,做父母的還必須交納一筆不菲的擇校費。在學習成績相同的情況下,那些有經濟實力的家長往往能通過交納一定數量的擇校費送孩子進入重點學校,而那些低收入的家庭只能送孩子進入普通學校,這是極不公平的。
反應
幾家歡樂幾家愁
面對擇校將陸續被叫停,哈市學校、家長反響不一。
哈市一位初三學生家長不滿地說,一些民辦公助校本來是公辦校在辦,收費卻按民辦校高收費,同樣在一所學校裡,有收費的有不收費的,這種擇校早就應該被叫停。另一位小學生家長表示,擇校助長了腐敗之風,每年到孩子需要擇校時,報名的人數往往是學校招生名額的數倍,家長不得不挖空心思托人走後門把孩子送進名校。
也有一部分家長面對擇校的叫停感到失落,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說,過去認為只要花錢就可以擇到好學校,這回擇校取消了,想上好學校越來越難了。
據了解,目前名校的校中校大部分教師都是有正規編制的在編教師,如果叫停校中校,這一部分教師工作關系的隸屬、工資待遇等問題都成了未知數。一位初中教師表示,現在在校中校的待遇和收入都不低,擇校被叫停後,自己選擇回到公辦校還是成為民辦學校教師,這成了一道難題。
出路
要擇校就擇民辦校
這次出臺的新政策並沒有完全堵死擇校之路。學生和家長如有擇校需求,可選擇獨立辦學的民辦學校。
哈市教育局局長負責人介紹,全市70所民辦公助學校(即校中校)中,達不到『四獨立』(獨立的法人資格、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和基本教育教學設施、獨立的財務會計制度、獨立招生並獨立頒發學業證書)的將被予以撤銷。目前,校園、校捨不獨立的,或在校生規模較小(500人以下)的17所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公助校,成為首批被撤銷的學校,撤銷後將並入其所依托的公辦校。少數民營企業投資建立的民辦公助校將轉制為純『民辦』。
均衡要靠教師流動
擇校被叫停後,如何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哈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哈市將加強薄弱學校的基礎建設,建立校長教師流動機制,加大教師培訓力度。
據了解,實行『四獨立』轉制學校聘任的原公辦學校教師和校長繼續享受公辦學校教師待遇,並佔原公辦學校教職工編制,出現自然減員後,要及時核減,不准再重新佔用;今後錄用的教師和校長,按民辦學校管理辦法實行人事代理,按聘任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