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3日電 題:制約經濟 發展增加農民負擔 哈同東風收費站該撤!
【提案摘要】
哈同公路9.5公裡處的東風收費站將哈爾濱市道外區團結鎮割裂,區劃調整後劃歸道外區管轄的永源鎮、巨源鎮與團結鎮的東新村、團結村、石人溝村3個村農民到鎮政府或市區必須經過該收費站。哈同公路東風收費站成立以來,市內商販很少到這3個村收購農產品。農民需要自己僱車拉運農產品銷售,導致成本加大。另外,部分長途客車、貨車為躲避收費站,繞行團結鎮鄉級道路,導致政府投資2000餘萬元修建的通鄉公路破損嚴重。哈市政協委員李佔偉建議,應盡快撤銷哈同公路東風收費站,以減輕農民負擔,營造哈市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記者調查】
2日,記者來到位於道外區團結鎮的哈同公路東風收費站,過往車輛井然有序地通過收費站,過了收費站便到了團結村。在離收費站不遠處的宏運運輸公司,負責人趙殿舉稱,這個收費站建到此處給自己的生意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雖然公司的三四十臺運輸車過往收費站不用交費,但是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車輛收費站都得按車的噸位收費,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與他們合作。如果趕上公司的車周轉不過來,僱其他公司的車都得給對方高價運輸費,這裡包含過往收費站的費用,增加了運輸成本。
隨後,記者來到石人溝村。村民告訴記者,東風收費站建成後,如果想從市裡乘出租車回家,除了要付車費外,還要多拿16元過收費站的往返費用,否則出租車司機不肯來這裡。為村裡食雜店、工廠、養豬戶送貨物的車輛,也都不願意到這裡來,原因就是收費站要收費。在秋收時,因有收費站,沒有買主願意到村裡來收菜,村民只能將菜拉到市裡銷售,雖然自家的農用車在收費站登記過不用交費,但過收費站時各種車輛總是排著長隊,最少要排半個小時纔能通過。同在團結鎮生活,如果從聯勝村到石人溝村,因中間夾了個收費站,如果開車過來就得交費,感覺太不合理了。
團結鎮農業中心負責人稱,全鎮有10個村,收費站將東新村、石人溝村、團結村及部分紅利村與其他村子分割開,被分割出去的村民達2100餘戶。自從這裡建了收費站後,不但對村民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而且在招商引資方面也來了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這幾個村子的經濟發展。
【相關回復】
據哈同公路公司副總經理宋福躍介紹,1999年在哈同公路9.5公裡處設立的東風收費站,是經省交通廳多處選址論證後建立的。當年為了修建哈同公路輔線,向銀行貸款1億元,為了償還銀行貸款所以纔設立了東風收費站,這個收費站每年的收費額在700萬元左右,目前還沒將銀行的貸款還清。為了照顧團結鎮東新村、團結村、石人溝村村民出行,只要他們出示村委會的證明,村民家的機動車進行登記後過往收費站是免費的,而對過往的其他車輛實行按噸位收費。他還稱,銀行貸款還清後,該收費站會自然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