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代表委員建議各監管部門加強協調,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
2007-02-05 06:01:5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 媛 鞠紅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5日電 今年1月15日發布的《中國公眾環保民生指數(2006)》顯示,在訪問的14類問題中,被訪者最關心的是食品安全問題。

  有毒紅心蛋、染色黃花魚、病害豬肉……2006年,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危及飲食安全的事件,使老百姓對直接關系身體健康的食品安全問題懮心忡忡。如何加強食品監管力度,部門之間應該如何加強協調成為代表和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現狀

  目前在哈爾濱市對食品安全管理的職能部門有藥監、農業、質監、衛生、工商及商務局等多個部門,它們分別監管食用農產品生產、食品安全標准制定、食品生產衛生狀況、食品企業無照經營和生豬屠宰管理,此外城管部門負責查處游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教委負責學校食品安全;建委負責建築工地食品安全。然而,老百姓遇到涉及到食品安全問題的事件卻不知向哪個部門投訴,不知如何維權。涉及到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門多達十餘家,由此導致有些問題重復管理,有些問題存在盲點。

  問題

  部分超市散裝食品無『生日』

  人大代表苗中林一直關注著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並且做了大量調查。

  去年12月,商務部制定了《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規范》,但仍有部分超市衛生狀況堪懮。《規范》要求,直接入口食品和散裝食品必須有防塵材料遮蓋,並由專人為消費者提供分揀及包裝服務。但哈爾濱市的部分超市中現場制作的面包、糕點及各種面食、散裝瓜子、話梅、葡萄乾等食品堆放在敞開的櫃臺上、木桶裡,沒有遮蓋。在這些食品旁邊立著價簽,價簽上標注了食品名稱、價格等,沒有看到食品的生產期、保質期的標注和禁止觸摸的標志。有的消費者在挑選商品時,甚至將已經拿到手裡的食品再放回去,還有不戴口罩的售貨員對著食品互相聊天。

  聲音

  建議一:建立農產品市場准入制

  人大代表苗中林:食品衛生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種植、養殖、采購、運輸、加工生產、儲存、銷售等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影響整個食品衛生安全。正因如此,食品衛生應該統一監管、全程監管。根據哈爾濱市的具體情況,可出臺地方性行政法規,先選擇有代表性的個別區、縣(市)進行試點,以解決目前存在的多頭管理、職能交叉、責任不明的問題。明確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執法主體資格,做到權責統一。盡快建立農產品市場准入制,加強農藥殘留物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從而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等環節的監管,加強農產品污染源頭治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網絡,加強對食品安全隱患和危害因素的監督檢查,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

  建議二:掃除早夜市監管盲點

  人大代表餘金娥:早夜市存在食品安全監管盲點,活雞不檢疫現象普遍,小食品及各類餅乾、香油很多都沒有出廠日期、廠址和生產廠家。另外,農村私自屠宰的豬、雞、鴨、鵝等幾乎都沒有進行衛生檢疫。建議政府成立一個專門對早、晚市場內的經營者進行監管的管理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集貿市場食品衛生管理條例》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對早夜市進行監管,為避免交叉污染,同一區域的食品攤位設置要按照生熟分開的原則,合理劃定功能區域,分類設置攤位,並在不同區域作明顯標識,為市民提供一個放心選購的良好環境。

  建議三:整合現有食品檢驗資源

  市政協委員聶晶、柳蕙蘭:目前,哈爾濱市原有的食品安全檢驗資源近78%處於分散閑置狀態,食品安全監測頻次及覆蓋面有限,食品流通中的監測覆蓋率不足10%。

  應加強食品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充分調動哈爾濱市現有的衛生防疫、質檢、農牧等部門的食品安全檢驗資源,分區域、分行業進行科學整合分工。同時加強哈爾濱市食品安全檢驗監測頻次與覆蓋面,為哈爾濱市實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監管提供科學依據,保障消費者的飲食安全。

  應建立食品安全檢驗監測信息共享系統,實現檢驗監測體系內各部門互通信息。

  應建立『一份食品一份檢驗報告暢行全市』的便民機制,解決重復檢驗、重復收費的問題,讓檢驗監測體系內各檢驗部門出具的檢驗結果在哈爾濱市各區、縣(市)通用,達到為食品企業減負、促進哈爾濱市經濟發展的目的。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