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黑龍江省9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爭省級名錄 中華老字號無一入圍
2007-02-12 11:52:5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2日電 日前,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系會議辦公室就申報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了公示,這次公示涉及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戲曲、生產商貿習俗等13類49個項目。令人遺憾的是在這次公示的名錄中,去年剛剛榮獲『中華老字號』頗有競爭實力的八家企業無一衝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老字號』無一入圍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有關人士介紹,去年在全省范圍內征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我省首次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征集活動,只要符合條件的都可參與。征集活動開始後,各地申報非常踴躍,截至2006年年底,全省共有13個市(地)及6個省直單位推薦申報了9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過專家對這些項目的嚴格審核後,提出首批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擬推薦項目。在擬推薦的項目中,只有一家『中華老字號』的企業參評。

  去年由商務部組織的全國認定的『中華老字號』活動中,我省有八家企業獲此殊榮。其中有哈爾濱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哈爾濱大眾肉聯食品有限公司等。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說,申報初始,已給這些企業打過電話,講過申報的條件以及意義,並告知申報是免費的,直到結束的前幾天,大部分企業沒有回音。事後一位企業人員說,我們還沒有這樣的意識。一家企業看到同行被列為省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的名單後,找到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希望能夠加入到這個行列中。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有關人士說,49個項目公示以來,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有很多人來詢問。『在報名期間,我們將活動告知一些老字號企業,尤其是那些老字號企業中的傳統工藝、技藝等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非常有實力,可大多數態度是冷漠』,一位負責人痛心地說。

  『老字號』為何失之交臂

  據省內業界人士透露,對於入選省級或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南方的一些企業非常積極。貴州茅臺酒釀制技藝、杏花村汾酒釀造技藝等,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目前,河北、遼寧、浙江、福建等14個省區建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有11個省區市正在建立省級名錄,這其中就包括我省。雲南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名錄體系,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報名非常踴躍,有的市縣甚至一次就申報七八項。

  我省一些企業負責人說,只聽說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沒有聽說過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有企業負責人說,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很多錢吧。一位專家指出,我省一些企業的文化內涵修煉還不夠,對各種現代文化信息的認知還缺乏前瞻性。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孫亞強介紹,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要比第一次更科學、更規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建立在省級名錄基礎上,在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中,國家文化部呼吁各省對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字號』的企業能夠積極參與進來。由於認識上的種種誤區,我省『中華老字號』企業沒能進入第一批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公示中,應該說是一種遺憾。

  各方呼吁保護文化遺產

  在日前閉幕的省十屆人大六次會議中,人大代表積極出謀劃策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們認為,對文化的挖掘和保護,更多的還應該落到實處,讓更多的城市記憶停留在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上,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拯救那些瀕臨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自齊齊哈爾的人大代表安曉霞說,達斡爾族有很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挖掘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能使得他們延續,而且還能成為很好的旅游資源。人大代表郝濱友說,黑龍江有很多豐厚的文化資源,如以色列文化、冬泳文化等等,這是我們的文化優勢。加大對這些文化的挖掘不僅僅能提昇城市文化內涵,還能提昇我省的知名度和國際影響。

  2006年我省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系會議,以及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保護經費由每年的10萬元增加到100萬元,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和保護工作。今年我省要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和國家級、省級名錄的保護力度,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讓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弘揚。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