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3日電 2002年至2006年,黑龍江省各級民政部門本著『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在各項工作中成效顯著。為更好的解決民生問題,今後一個時期,黑龍江省民政部門將針對社會弱勢群體,著重加快推進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兩項工作。這是記者在12日召開的第十七次全省民政會議上了解到的。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董浩、省政協副主席曹亞范出席會議。副省長王東華在會上作了講話。
會議指出,黑龍江省各級民政部門要以城市低保、城市三無對象、流浪乞討人員、農村貧困戶和五保供養對象為主要救助對象,以政府救助為主導,社會慈善、社會捐贈、群眾互助為輔助,以醫療、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政策救助為補充,逐步形成城鄉一體、標准有別、分類施保的社會救助體系。
在鞏固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保障水平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增長機制和分類施保制度,確保保障標准逐年提高,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提高低保對象子女入學、冬季取暖、入托優惠待遇的同時,建立助學金制度,完善城鎮廉租住房制度。鞏固全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擴大救助領域和范圍;要進一步完善五保戶的供養工作,五年內使集中供養比例達到50%。加強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完成農村敬老院布局的調整;要建立和完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將城鄉貧困對象100%%納入救助范圍,切實解決醫療難問題;要完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探索臨時救助與其他社會救助制度之間的相互協同方式,有效預防和控制流浪乞討現象;要推進慈善事業深入發展,制定和完善推進黑龍江省慈善事業發展的措施和辦法,建立起以政府倡導推動、企業和社會廣泛參與、民間組織積極運作的慈善事業發展新格局。要大力開展救災捐助和經常性社會捐助活動,確保災區群眾和社會貧困群體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
會議強調,要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以社會化為方向,以公辦福利機構和其他多種所有制形式社會福利機構並存,社區組織和居家福利保障服務為依托的社會福利體系,基本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管理形式多樣化的社會福利社會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