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大慶市2006年糧食生產創新高 大農機耕出致富路
2007-02-27 09:35:1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7日電 『以前,收割10畝稻田,需要十幾個人忙一天,少說也得花費500多元;今年,我家的10畝地,有農機合作社幫忙,半小時就收完了,纔花了200元,省工、省時又省錢。』剛剛賣完稻谷的肇州縣農民周正纔扳著指頭給記者算完『賬』後,哼著小曲樂悠悠地回家了。

  在大慶,農機合作社的受益者何止周正纔一家。農業播種、收獲等大型機械的出現,使24.6萬農村種植戶告別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勞,改變了他們早出晚歸的耕作方式,為全市現代農業建設趟出了新路。

  三方合力抓『農機』24.6萬農戶奔富路

  多年來,以小四輪拖拉機為主體的耕作方式,雖然符合家庭經營特點,但速度慢、耕層淺、效率低等弊端凸現。不僅造成土壤荒、硬、瘦,還導致農田產量下降,比較效益低。

  2006年,為改變落後的生產方式,促進農民增收,大慶市委、市政府實行了『三、三、四』辦法(就是市財政投資30%,縣區財政匹配30%,農戶自籌40%),在全市廣大農村,新組建49個農機合作社,進一步推廣農業機械化。

  辦法出臺後,全市農機裝備水平明顯提高。目前,共有80馬力以上拖拉機526臺,大型聯合收割機311臺,水稻收獲機266臺,農機總動力達到186萬千瓦。

  去年,在春旱嚴重、低溫寡照的形勢下,大型農機具發揮了威力。他們通過深松整地,做到了勾?、提?、保?,實現了一次奪全苗,在播期拖後7到10天的情況下搶回了農時。在大慶,凡是農機合作社覆蓋的區域,都實現了標准化的機械耕地、標准化的機械播種、標准化的機械收割。

  林甸縣東興鄉是大豆主產區,過去平均單產在150公斤左右,組建農機合作社以來,通過采用大型機械標准化作業,去年大豆平均單產達到180公斤。

  『還是機械化種植好啊!』肇源鎮四山村稻農王義財說:『去年,我家破天荒種了40畝水稻,在插秧和收割時全部采用機械化作業,收入達到4萬多元,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事兒!』

  2006年,大慶市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總產超過50億斤大關,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10元。

  股份制經營顯活力架起座座『雙贏』橋

  在組建農機合作社過程中,該市探索出了三種股份合作制模式,即:大戶聯合、農企聯合、村集體與農民聯合。這三種模式的共同特點就是產權明晰,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經營、自我約束、自負盈虧。

  所謂的大戶聯合,就是由二個以上種植大戶投資組建。肇源縣新站鎮農機合作社就是由苗春生等四個大戶聯合組建的水田農機合作社。其中,苗春生哥仨就擁有5臺機械插秧機,他們不但種好了自己的1000多畝地,還給別人代耕,作業服務面積達到6000餘畝,實現收入30萬元。

  由個體經營大戶侯振河與慶新牧業公司聯合組建的該市讓胡路區土金農機合作社,共吸納農民股東61人,是典型的農企聯合型農機合作社。去年,他們共完成作業面積3.3萬畝,實現作業收入180萬元。

  村集體與農民聯合組建農機合作社,也架起了一座座『雙贏』橋。紅崗區杏樹崗村村集體出資40萬元,在市、區兩級政府補貼下,組建了杏樹崗村農機合作社。他們不僅免費為全村4000餘畝耕地『服務』,還到鄰村找『食』去,掙回了一疊疊鈔票。

  股份合作的新路與大型農機具的高效率、低成本,不僅讓農機合作社看到了『錢』途,也讓農民嘗到了甜頭。杜爾伯特縣江灣鄉農機合作社董事長孫志忠說:『去年秋收時節,有好幾伙兒人提前到他家排號。4臺收割機忙個不停,淨賺了9萬多元。』他說:『沒乾合作社以前,哪有這好事啊!』

  去年春節後,林甸縣農民劉江全家就去大連打工了。到年底一算,他家的3公頃土地入股收入1.2萬元,再加上全年打工掙的錢,全家共進賬6萬多元,這相當於過去兩年的收入。

  連片種植好處多勞務轉移奔『錢』途

  實行土地承包制以來,農村在推廣與應用大型農機方面,長期處於『一家一戶難買起,土地分散難作業,集體經營難維持』的『三難』境地。然而,隨著新型農機合作社的湧現,不但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了土地連片種植,同時也解放了大量農村勞動力。

  去年,肇州縣興城鎮35戶農民將土地通過倒包的形式,交由農機合作社經營,連片種植甜菜,年純收入達40多萬元。如今,不少人賣掉了『小四輪』,外出去打工,預計今年這個鎮交由合作社經營的土地將擴大到6000畝,將轉移勞動力200人以上。

  自組建新型農機合作社以來,該市共轉移勞動力1.1萬人,實現轉移收入4000多萬元。肇州縣農民李書軍說:『以前我們一家三口忙活這點兒地,一年剩不下幾個錢;有了合作社以後,家裡留我一個人就夠了,兒子外出打工,不到半年就賺回了5000多塊,徹底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日子。』

  據大慶市副市長田鳳春講,到2011年末,該市要發展200個農機合作社,將使全市80%的農田實現全過程標准化農機作業,將使數十萬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