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7日電 自新晚報《誰在冒領我們的血汗錢?》連續報道見報後,蹊蹺的工資表欠薪事件一直備受市民關注。昨天,記者從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了解到,春節長假前後,只有10名吉林省的農民工來領工錢,而原工頭劉某所說的『打工人數最多』的五常和尚志兩地,竟沒有一名農民工露面兒。與此同時,一名知情人透露,工資表上有一部分人頂替『新人』領『舊賬』。
春節前,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專門通知五常、尚志兩市,因『造假工資表事件』而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可於大年三十或者初八上班後前來領薪。本以為著急過年用錢的農民工會及時前來,但直到昨天下午,兩地的農民工仍『鴉雀無聲』,只有10名鋼筋組的農民工從吉林省遠道而來領錢。
工資表中剩下的農民工為何遲遲不來領工資?一位熟悉工地詳情的人透露,其實工資表上的180名農民工中,有一部分並沒有乾過活兒,該工地的人也不認識他們。這些人中有的是以前跟著包工頭在其他工地乾活的農民工,因為一直都沒領到工錢,這次特意把他們的名字也『編』進工資表中,借機領取一份工資,作為『還賬』。真正在工地乾活兒的人卻被頂替了下來。這位人士透露,在工地乾活時,瓦工是臨時找的,工資日結,工資表中不應該有瓦工組的名單。目前這份工資表名單中,卻有10多個瓦工。針對以上情況,監察支隊正在核實調查中。
截至昨天,有97名農民工經核實,共領取了5萬餘元工資。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副支隊長王福壽介紹,從目前的調查結果看,工地上交的工資表存在的問題頗多。在為農民工發放工資時,有關部門還沒收了一些嶄新的『領錢白條』。對持『白條』的冒領者,勞動監察支隊一律不予支付工資。王福壽稱,在接下來的調查中,如果『造假工資表事件』情節嚴重,監察支隊將與公安部門聯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