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8日電 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超精密特種形狀測量技術與裝置』項目榮獲2006年度唯一的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同時,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鞍鋼1780mm大型寬帶鋼冷軋生產線工藝裝備技術國內自主集成與創新』項目的第二完成單位,同時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據介紹,在一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同時獲得兩項大獎,在黑龍江省歷史上從未有過。
據介紹,『超精密特種形狀測量技術與裝置』項目是應用於超精裝備制造業的一項國際先進測量技術,直接關系到超精裝備制造業的水平和能力。經過18年攻關,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譚久彬帶領研究團隊解決了這一測量難題,使國家走出了長期以來不掌握核心單元技術、無能力自行研制大型高端儀器的困境。這一技術將廣泛應用於大型先進裝備制造領域,對我國特殊軍用、軍民兩用大型超精密儀器、大型超精密加工裝備和超精密工作母機等大型高端裝備整體技術水平的跨越式提昇將起到直接推動作用。
據國家科技獎勵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只有對學科、領域產生重大影響,並得到國際認可的重大發明纔有資格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998年度到200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連續六年空缺,2005年度再次空缺。由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超精密特種形狀測量技術與裝置』項目意義重大,頒獎委員會將此次大會唯一的技術發明一等獎授予了該成果研制人譚久彬教授及其帶領的研究團隊。
記者登錄哈工大新聞網了解到,此次哈工大另有6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高文教授等負責的『高效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及其在國際標准與國家標准中的應用』、程樹康教授等負責的『基於定轉子齒槽效應轉矩機理的電動機』、高繼慧等完成的『雙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技術』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由王亞東教授等負責的『農業專家系統研究及應用』、李惠教授等負責的『國道205線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工程綜合技術研究』和曹喜濱教授等負責的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除哈工大外,黑龍江省另有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童光志主持的『雞傳染性喉氣管炎重組雞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等10項成果獲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項目共計18項,充分顯示了黑龍江省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