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山河農場實施保護性耕作 土地平均減少徑流量60%
2007-02-28 14:34: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艾浩 位德 沈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8日電 山河農場把『生態場』建設前置定位,『綠』和『水』成為招商引資的強磁力,外地的資金、技術、設備紛至沓來。進入新千年,每年招商引資達1000多萬元。形成了以外引外的循環效應,吸納小城鎮從業人員3000多人次,全場人均純收入突破9000元。使山河這片丘陵慢崗成了投資者的熱土,創業者的樂園。

  百姓說,這是農場用綠水青山換來的『金山銀山』,農場的『頭頭兒』說,這是改善生態環境激活了各種生產力要素。

  新年過後,記者踏至農場采訪,剛結束農作物『營養配餐』培訓的農業專家介紹,今年他們又對全場26.2萬畝耕地重新進行『洗牌』,實行『種大豆3年不換茬的收回、小四輪作業的收回、輪作田不輪作的收回、噴施高殘留農藥的收回、不堅持秸稈還田的收回』的『五收回』制度。據生產部門統計,已收回有『掠奪性經營』嫌疑的耕地4萬畝,確保了『原始化』耕作不變味兒。

  多年來,農場把『綠』和『水』確定為山河生態建設的主題,每年投資100多萬元進行區域綠化。農場城鎮綠化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共栽植人工林10多萬畝,成為墾區最大的人工林栽植基地。去年秋季,他們又植樹160萬株,是前三年秋季植樹的總和,使全場幅員面積25%以上綠覆蓋有效控制,減輕或緩解了近年來氣候異常帶來的各種災害性損失近3成。

  同時,他們在農作物耕作上也盡量控制不利生態平衡的各種作法。農場采取航化作業、集中防治、統一藥劑配方等多種措施,引導職工科學用藥,節約用藥。去年,他們在土地承包合同中又新增設了三條『高壓線』,規定承租期內,每公頃土地加收300元土地保護金,絕不允許職工噴灑高效、高殘留農藥,減少污染,保護土壤環境。一旦違反,保證金全部扣除,嚴重的吊銷土地『經營執照』。所有參與土地經營的種植戶必須和農場簽訂『履行調茬輪作、小四輪不進地耕作』的兩個『協議書』纔能承租土地。全面推廣了腐殖酸應用,節省化肥施用量。為確保農戶不觸『高壓線』,農場成立了由農業生產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環衛檢查隊』,每個農業生產周期都認真給各單位耕地生態保護狀況評定打分,年終綜合評定出耕地生態環境保護一、二、三類管理區,被評為三類管理區不僅要交罰金還被亮『黃牌』。如今,在農場任何一塊耕地裡,廢棄的農藥瓶、箱等污染土壤環境的『污染源』已無藏身之處。

  2005年初,二區農戶侯玉軍把一臺嶄新的約翰迪爾9320型375馬力拖拉機開進家門。通過衛星定位系統把機車的作業量、整地標准同時監控,形成以秸稈、根茬覆蓋和免耕播種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一次完成整地松、耙,一條龍作業下來達到播種狀態,實現整地作業、作物秸稈、殘渣覆蓋地表。僅用兩天時間,完成了過去需要二十多天纔能完成的麥茬秋整地任務。讓習慣了傳統耕作方法的山河農戶眼前一亮,這種耕作方式,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業成本,還有效保護了土壤?情提高了肥力。

  實行保護性耕作具有多方培肥保?作用,減少風蝕和水蝕帶走的大量肥沃表土。通過殘茬還田等方式,可直接消化70%左右的當季作物秸稈,明顯減輕焚燒帶來的污染與資源浪費,形成『秸稈還田———肥田增產———再還田———再增產』的良性循環。每年至少畝均能省40元,加上畝均增產糧食20公斤,每畝平均節本增收可達100多元。經測定: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土地平均減少徑流量60%、減少土壤流失80%左右。

  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他們農產品不但國內暢銷,還躋身於國際大市場。農場特意在第八管理區規劃出3萬多畝有機農作物種植示范園區,為職工群眾『打樣』。示范園區作物幾乎不施用化肥,而是以腐殖酸、生物菌肥、有機肥代替,施用的農藥,也是低毒、無殘留、無污染的,田間作業,一色標准化。當年實現糧豆總產6000多噸,經產品抽樣檢測,各項指標完全符合國際市場上有機食品的認證標准。去年12月份,示范區裡種植作物的八區職工張紅福在大豆市場價格低迷的情況下,賣到了每公斤3元的高價位,全區僅此一項職工多收入60萬元。

  生態保護綠了山河的『山』和『水』,富了地和民,帶來的是『金不換』。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