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6日電 據統計,哈爾濱站前廣場每天承擔著10萬人次以上的旅客集散服務,是哈市最大的對外服務窗口和交通樞紐。然而,春節期間,記者聽到許多外地游客反映,出了站臺就有『找不到北』的感覺,而哈爾濱人,對站前廣場的設計和設置,也充滿抱怨。
2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站前地下廣場,發現情況依舊沒有改變,由於地下『行不通』,地上翻越護欄的人更多了。上午10時30分至11時,記者在離永華商場關閉的地下口最近的一處護欄做觀察,發現翻越護欄的人一撥接著一撥,有時並排十幾人同時翻越,場面可謂壯觀。
為何行人都願在此翻越護欄過道呢?經過分析後發現原因有兩個。一是:該處的地下出入口是整個廣場最大也最顯眼的出入口;二是:如果要到對面坐公車,這裡是最近的。
據了解,哈站站前共有大大小小的地下出入口36個,記者經過兩天的實地踏查發現,從出站口出來的旅客,要想就近通過地下通道過到廣場對面幾乎是不可能的,要過廣場,必須多經過『幾道彎』。更有甚者,由於很多通道封閉之後並沒有標示,很多乘客下到裡面纔發現道路不通,不得不沿著高高的臺階返回地面。<
3日,記者在出站口跟隨著一位剛下火車的老太太經歷了一番艱難穿越廣場的波折。老人兩手各提著一個塑料編織兜,走走停停,走到了站前廣場一個最明顯的地下過街出入口,蹣跚著下了樓梯,卻吃了個『閉門羹』。行不通,老人又呼哧帶喘地重返地上廣場。望著對面,老人有些急了,看到前邊不遠處有很多人都在翻越護欄,老人也欲跟著爬,記者實在不願再做旁觀者,只得幫她拎包繞道而行。
從湖南到哈市已經三年的譚先生說,他經常來哈站接送客人,但是經常被搞的蒙頭轉向,找不到個出口入口,有一次差點誤了點,沒辦法,他只能帶著客人翻越欄杆。他說:『哈爾濱提倡的「三讓」,但在這裡卻是人挨人、車追車、人車互不相讓。』
站前交警中隊的民警說:『因為地下通道被封閉,行人只能違章走地上,所以道路護欄每天都被行人掰開10餘次,看都看管不過來。』 哈站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經常遇到因為站前地下通道的標識不清,乘客穿越地下通道迷失方向後耽誤了乘車時間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