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6日電 『來哈爾濱一周了,這裡的冰燈雪雕美不勝收,令我感到不虛此行。但哈爾濱的戶外廣告真是太亂了。剛來時一出火車站,就看到紅軍街街口那幢樓樓面簡直就是戶外廣告牌的陣地,之後又到了博物館和秋林地區,也發現了同樣雜亂的滿眼的廣告牌,後來我還到過海城街和太古街等商業街,那裡的廣告牌鋪天蓋地,不僅是視覺污染,而且和東方小巴黎這樣的城市美譽根本不相稱,這樣的「城市特色」讓人感到臉上無光,城市容顏也跟著蒙羞。』日前,上海游客萬浮春給記者歷數了哈爾濱戶外廣告牌匾的雜亂差,現狀是否像老萬說的那般『慘不忍睹』,記者為此進行了調查。
密度過高
在紅軍街靠近火車站一側的某商城,各種店面的牌匾和商品的廣告招牌已經淹沒了三層以上的全部樓體。太古街與景陽街交口的幾棟樓,不論是景陽街一側二、三層老樓,還是太古街口的新樓,均成了戶外廣告的天地,其中太古街口高約8層的樓體,臨近太古街和景陽街一側全部被形形色色的戶外廣告牌佔據。類似的鋪滿樓體的廣告還出現在海城裝飾材料市場、哈西服裝城、教化電子大世界周邊等人流、車流密集的繁華路段。記者細數了一下,火車站周邊的樓體戶外廣告牌達到了61塊,海城建材更有87塊之多,密度之高,可窺一斑。
同時,部分區域戶外廣告設置密度過高,疏密不當,形式上雜亂無章,缺乏特色。其中有的燈杆廣告間距不足5米,給行人帶來視覺紊亂、心情煩燥等感受。
安全隱患
哈爾濱春季風大,因戶外廣告引發的安全事故也層出不窮。2003年8月,廣告牌被大風刮倒,將其下的奔馳車砸壞而引發訴訟曾在哈爾濱轟動一時。
據了解,戶外廣告的用料五花八門,有布、鐵、木、不鏽鋼、大理石等。有的鐵制支架鏽蝕導致廣告牌倒塌;巨幅廣告牌沒考慮風力承受力,導致強風刮倒廣告牌,砸壞汽車、傷及行人。2006年5月16日,哈爾濱市民於大娘在香坊區六順街與中山路交叉口處的休閑廣場晨練時,被3塊高約兩米、寬10米的巨型廣告牌砸傷右腿和腳。據相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從2006年3月至今,因戶外廣告牌脫落等造成人員和車輛損傷的案件達到了近50起。
掩蓋城色
城市色彩是一個集中的、完整的城市色彩環境系統,包括城市色彩的構築環境和城市色彩的象征環境。規劃部門認定,哈爾濱的城市主色調為米黃色。建築是城市色彩的載體。
大量的戶外廣告牌匾既影響第一個層次城市的總體色彩(主要由建築構成),又是第二個層次城市硬質景觀色彩構成元素。據了解,目前,哈市的戶外牌匾廣告設置缺乏系統理論指導,沒有色彩規劃。記者注意到,秋林地區的戶外廣告可謂『色彩繽紛』,缺乏主體色調,局部色彩零散媚俗。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石頭道街透籠輕工市場的樓體上,巨幅的內衣廣告比比皆是,色彩污染分散了行人與司機的視覺注意力,易誘發交通事故。
破損嚴重
在中山路上,一組以體育用品為整體形象的20個多個低矮的燈箱廣告均遭到了開膛破肚的命運,從去年的10月至今仍然破敗不堪,無人修復,損害了城市形象,還成了辦假證者信手涂鴉的地方。
同時,記者還發現松花江公路大橋周邊和機場路上共有206處燈杆廣告破損嚴重。田地街、尚志大街、友誼路、地段街所圍成的兆麟街區的630處燈杆廣告,有的殘破不全,有的已經不翼而飛,還有的隔離帶廣告已經被灰塵和殘冰污雪遮蓋,成了藏污納垢的地方。在哈爾濱的橋體廣告中還存在這樣的情形,原有的發布商已經到期,新的廣告客戶還未找到,於是在廣告發布的地方只剩下了一個空框,被煙頭、灰塵、垃圾等佔領。有的公益廣告,如動員獻血、展示交警形象等戶外廣告也存在一掛多年無人擦拭和修補等問題。
影響市容
站在大成街和南通大街上,記者留意到,在同一條路上,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立柱廣告牌、落地廣告牌、三角廣告牌、廣告柱、刀旗廣告、長布條橫幅廣告、公交車站臺廣告牌、充氣式拱門廣告等形形色色的廣告樣式並存,林林總總、雜亂無序。太古街上的廣告也有後來居上之勢,不僅上述的廣告都存在,甚至連店鋪的臺階也被廣告佔據,置身廣告的重圍之下,使得本來就狹窄的街道更加混亂不堪。
同一建築或相鄰牌匾廣告高低不一,參差不齊,混亂不堪,這對城市容貌而言,不啻於人身上長滿了牛皮癬,對整體容貌是極大的破壞。
尺度過大
你家的廣告顯眼,我家的廣告就以大彰顯實力。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幅戶外皮草廣告牌匾佔據一
棟樓臨街牆體的現象層出不窮。在道外區的承德廣場、南馬路和道裡區的經緯街轉盤道附近,這樣的樓體廣告抬眼皆是。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哈爾濱火車站主樓樓頂兩側和霽虹橋轉盤道附近的樓頂,一幅碩大戶外廣告牌佔據整個樓頂的現象也人為造成了視覺污染。一位廣告從業人員告訴記者,一平方米的噴繪廣告制作成本不超過10元錢,低廉的成本能給各方帶來幾十甚至是上百倍的豐厚回報,暴利驅使哈市的樓頂和牆體廣告密度越來越高,單體廣告的制作也越來越大,發布者的跟風趨勢也愈發明顯。
破壞建築
和太古街上新建築不同,靖宇大街是巴洛克建築精品的集中地,一些保護建築物的表面幾乎也都成了劣質畫面的廣告牆,破壞了現代城市的生態環境。戶外廣告美化城市的功能被削弱,有些臨街建築,如火車站廣場周邊、海城裝飾材料市場等,完全被廣告畫面所吞噬,建築物的采光、通風等使用功能喪失,對稱、均衡、節奏、韻律等形式美感被損傷,建築藝術受到嚴重褻瀆,很多建築物成為戶外廣告的附庸品。高層建築屋頂廣告布局混亂,破壞了城市天際線和城市空間俯矙意象;或年久失修,殘缺不全,安全隱患嚴重。
『這種狀況不但壓縮城市生活空間,還嚴重破壞了城市固有的風格。有的高樓是巴洛克式建築,但是一個巨幅廣告牌遮擋了樓頂的藝術效果;有些廣告牌之間互相掣肘,缺乏和諧的美感。』哈工大建築學院黃副教授提起戶外廣告對市容的傷害時是這樣形容的。
資源浪費
在實地調查中,記者還發現,商業廣告設置隨處可見,雜亂無序,沒有足夠的視覺衝擊力,同時宣傳本地名優產品的品牌廣告特別少。此外,高成本建造的不鏽鋼過街廣告、鋼制道路護欄燈箱廣告及部分霓虹燈廣告損傷嚴重,甚至閑置未用,造成資源浪費。
省政府的一位退休老乾部對記者說:『街頭牆面、電線杆辦假證等小廣告的涂鴉泛濫與城市戶外廣告雜亂也有一定關系,如果整治了戶外牌匾廣告,勢必對小廣告也是一種震懾。』
道外太古街居民楊先生也表示,一些商家把本該明示商店名稱的招牌變成了介紹產品種類的廣告,出現了不必要的圖像畫面。接下來的情況就是『東施效顰』,一時間,各種巨大的牌匾廣告粉墨登場,造成了制作費和鐵架固定材料的極大浪費。
在哈市戶外廣告中,部分商業戶外廣告存在違反《戶外廣告管理法規》的規定,利用國家機關、交通設施、交通標志設置廣告的現象屢禁不止。
再有,城市公共空間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利用,未能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不符合經營城市的現代城市管理理念的要求。
監管不力
哈爾濱的戶外廣告牌匾為何會如此雜亂差,省政協委員馮洪濱認為:『戶外廣告出現的種種問題,深層次根源還在於管理不善,監督疲軟。』他曾就此問題多次向省政協提交提案,並通過正規渠道促請有關部門協調解決,但『大量問題性廣告牌,居然在媒體和政協明確指出後,至今依然巋然不動。』
據了解,戶外廣告發布管理權涉及城管、公安、規劃、園林、水利和環保等多個部門。極易造成某些部門不負責任隨便審批,出了問題就互相推諉。哈市政協委員鮑功民建議,哈市應該按照《哈爾濱市戶外廣告管理條例》嚴格把關,真正承擔起檢查監督的職責。這樣的美好願望要在徹底清理整頓牌匾、廣告燈箱及宣傳欄等戶外廣告的基礎上,特別是對一、二類街道上的牌匾燈箱廣告要統一規劃高度,甚至對長短、寬窄的尺碼都應當進行限定,並定期進行清理,避免污損,從而符合城市景觀的整體效應。馮洪濱表示:『整治戶外廣告需要一次秋風掃落葉式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