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1日電 題:龍江代表議國是『三農』牽動代表心
記者印蕾 曹曦
中國是農業大國,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建設和諧社會,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一直廣為社會普遍關注。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會場內外,口頭書面,代表們的話題更是始終離不開農業、農民和農村。
三農亮點: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伴隨著4個中央一號文件的相繼出臺,『三農』工作在連續幾年的人代會上都成為了亮點。來自農業地區的代表、綏化市市長於莎燕代對此感觸很深,於莎燕代表說,去年,黑龍江省糧食產量達756億斤,商品糧超過500億斤,居全國第一位,近幾年糧食增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一批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迅速崛起,農業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從綏化市的情況來看,糧食總產達到了157.8億斤,佔全省的五分之一多,綠色食品認證面積突破了1000萬畝,據全國地級市之首。農業發展了,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連續三年保持在8%以上的增長速度。
談起『三農』亮點,從事畜牧工作的王德勝代表馬上想到的是實施糧牧『主輔換位』戰略讓農民的錢袋更鼓了。2003年,著眼於破解『三農問題』,加速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推進縣域經濟發展,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在不放松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推進糧牧『主輔換位』戰略。幾年來,通過采取綜合性措施推進畜牧產業的發展和昇級,以規模化、標准化養殖為主導、以科技創新和社會化服務為支橕、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產供加銷協調發展為目標的效益型現代畜牧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全省畜牧業安置農村富裕勞力240萬人,農村居民人均牧業純收入超過700元,年均遞增60元。畜牧業已經成為驅動全省農村經濟的主導力量之一。
三農熱點:上學別難看病別貴
上學難、上學貴,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一直位於民眾關注焦點前列,在農村這些問題尤為突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著力解決農村上學難、看病難問題成了很多代表的心聲。
『農村教育遇到的一個困難是,鄉村中學基本都砍掉了,農村孩子就近上不了學,』關麗霞代表說,她希望政府能重視解決這個問題。
王殿貴代表的擔懮是,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後,農民還有幾分懮慮,是否會出現亂收費現象,例如補課費、考試費、印刷費等?是否會帶來農村教育經費緊張,是否會造成農村教師工資水平下降,帶來師資不足,影響教學質量?農民工子女異地上學能否享受減免學雜費待遇?王殿貴代表同樣希望希望政府重視這些問題,把好事辦好。
農村醫療狀況引起了蘇艷霞代表的高度關注,蘇艷霞代表說,我國目前衛生資源分配極不合理,80%的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而佔人口80%的農民只享有20%的資源,城市大醫院幾乎壟斷了優質醫療衛生資源,農村衛生機構由於缺少支持,基礎設施和條件很差,根本不能滿足農民衛生需要。從農村的實際情況看,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覆蓋面,惠及所有農民。中央財政應加大向欠發達省份和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快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保證合作醫療可持續發展,同時在推進農村合作醫療中進行大病統籌試點。通過采取高校定向培養、現有人纔培訓、城市衛生支援等方式,提高農村醫護人員素質。
三農重點:現代農業現代農民
『今年的「三農」工作,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府報告中的這段文字讓呂維峰代表感觸最深,呂維峰代表認為,報告提出『三農』工作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這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為農業和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發展現代化農業要依靠機械化,國家應制定農機補貼規劃,提高補貼標准,集中投入使用,分布推進實施。水利化是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重點,國家應盡快在黑龍江實施『兩江一湖』大型灌區建設規劃,將三江平原建成我國水田規模最大、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大型優質商品糧基地。鄉村債務也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難題,國家應加大對鄉村債務的清理和化解力度,對國有農墾企業的不良債務也應比照鄉村債務加快清理和化解。建議在墾區建立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探索我國農業建設的路子。
來自基層的娜仁花代表認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家有政策,有資金,農民確實得到了很多實惠。推進新農村建設,首要任務是建設現代農業,而建設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農民。要加大對農民的教育力度、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使農民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提高農民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