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2日電 老王做手術落個刀口不愈,跑了幾家醫院、問遍親朋好友和同事,也沒人知道到底哪家醫院看這病拿手;家住安徽的趙女士千裡迢迢跑到哈爾濱看不孕癥,走到一大醫院門前,硬是讓醫托花言巧語騙去找『老軍醫』。對此狀況,市人大代表時志新建議,哈爾濱市應盡快制訂一張就醫指南地圖,將本市醫療機構、特色門診都列在紙上,市民拿著地圖就能輕松看病。
過半市民不知去哪兒看病
目前哈爾濱市有上百家醫院,雖然醫院越開越多,可市民看病卻越來越感到迷惑。在大醫院門口被『好心人』介紹去另一家醫療機構,花了很多錢、病卻沒有一點好轉的事已在報紙、電視等媒體上屢見不鮮。經常有許多市民打電話到醫院,詢問一些常見的關節炎、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在哪些醫院有特色門診。
日前,市人大代表時志新對本市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市民對身邊醫院的特色門診不了解,同時又對廣告持懷疑態度,如果沒有行家指點,絕大多數人都不知該去哪裡看病。從外地千裡迢迢趕到哈爾濱來的重癥患者,更是『病急亂投醫』。
正規醫院忽略自我介紹
有關人士表示,在哈就診的市內外患者非常多。由於信息不對稱,一方面,一些尚不具備最佳治療資源和能力的機構大打廣告,極易誤導患者;另一方面,一些承擔著國家重點學科、省市領先學科建設的醫療機構由於門診量大、工作繁忙,忽略了向市民自我介紹和自我推薦。許多市民為避免上當受騙,只好不管大病小病一律到大醫院就醫。結果造成小醫院資源閑置不用,大醫院病患裝不下的現狀。
發布就醫地圖幫患者就醫
市人大代表時志新認為,就醫地圖是公共醫療服務中最基礎的內容。因為在醫療這一專業的領域中,公眾常常面臨著各種信息不對稱,這樣的不對稱既會增加患者的就醫成本,也會影響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醫療效率的提高。因此,衛生管理部門有義務征集、審核全市的醫療信息,並把所有的專家及特色門診、醫院的位置和乘車路線,以及怎麼找、打什麼電話預約專家服務都標識齊全。患者拿著這份地圖,看什麼病上哪家醫院、該掛哪位專家門診就會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