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在3個月內如何有針對性地復習?名師解讀高考大綱
2007-03-12 15:24:38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呂曉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2日電 日前,《2007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出臺,考試大綱對控制高考命題、引領考試方向、體現教育功能等方面起到主導作用。

  今年高考與去年相比有什麼變化?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如何有針對性地復習?8日,記者請哈師大附中高三把關教師進行解讀。

  地理:突出能力測試

  解讀名師:哈師大附中地理教研組組長、高級教師閆凱東

  考綱變化:

  今年文科綜合地理考綱總體來說,與去年相比保持穩定。在考試能力要求、考試內容、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題型示例等方面沒有變化。地理知識考試范圍基本穩定,只有個別知識點作了調整。符合考試中心一貫強調的『穩中求變』的高考思想,共有三處變化:一是將『資源問題』改為『人類對陸地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二是將『長江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征;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黃河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征;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組成和水文特征;紅水河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改為『長江、黃河、珠江的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征;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三是刪去了『世界糧食問題』。

  地理考試大綱的特點是:一是突出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進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綱仍舊強調地理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強調測試既反映學科和學科間的聯系,知識之間的系統聯系,又注重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二是考試范圍涵蓋中學高、初中階段全部內容,即考查知識點由四大板塊(自然地理和地圖、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八本教材組成,重點知識突出。

  三是試卷組卷形勢與往年類似:試卷一般包括選擇題和綜合題等題型。文科綜合3科分值比例仍大致為1:1:1。試題難度包括容易題(約30%)、中等難度題(約50%)和難題(約20%),以中等難度題為主。估計地理分數和題型類型仍為文綜前11題為地理的選擇題。綜合題第36題(或增加37題)為地理題,分值為36分,最後一道39題(或40題)應該是3個學科綜合在一起的,地理在其中應該佔20分。這樣地理整體的分數應為選擇題44分,綜合題56分。

  復習建議:

  目前考生復習大體均處在一輪結束,一模正在進行中,此時復習一是應對照考綱,對照教材,梳理知識結構,查缺補漏。重視基礎知識(包括原理、概念、事實)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思路)。

  二是演練歷年高考真題(尤其近兩年)。深刻體會出題者的用意,領會的命題者的思想(近幾年一直穩定、統一),演練真題目的是掌握如何纔能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分析高考題是如何考查思維,體現能力的。

  三是注重文字表述能力培養。地理試卷綜合題分值為56分。考生在復習過程中要經常回歸教材,盡量利用教材中的語言組織答案。因為教材中的敘述和文字描述是相對科學和完整的。對某一問題的解答,應語言規范,表述思路清楚,書寫要注意有條理,准確地進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歷史:三種題型不變

  解讀名師:哈師大附中高級教師呂靜

  考綱變化:

  考試大綱中相關的歷史知識和能力考查較去年基本不變。從能力要求看它要求的『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讓我們直接聯想到選擇題中還會出現用具體史料(引用來的史料)指向下對ABCD做判斷的模式,問答題中的『材料解析』模式;老綱要求的『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我們直接回憶起2006年全國2卷中第12~19題,說在考你純粹記憶,教材上的文字又與標准答案有點差距,只能說在考我們對教材原文的調動和運用,過去我們叫做『理解能力』;考綱要求的『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多體現在問答題的歸納概括類型中;它要求的『論證和探討問題能力』,更多體現在問答題中的因果論證類型題中。例如:『2005年全國文綜卷3中的37題:(3)根據材料3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3中各項法律頒布的共同背景。這些法律沒有完全解決黑人的不平等地位問題,為什麼?』

  復習建議:

  學生可將新版教材作為編年體通史基礎上的二輪或三輪復習的依據,因為它本身是專題史,但沒必要補充大量新教材的內容,只要將現在版本中模糊的概念用新教材校正清晰即可,因為標准答案的最終制定,是要依據學生現有的教材,脫離教材太遠不是高考命題的宗旨。

  結合恢復高考以來的選擇題和問答題可發現,形式上有選擇題和問答題兩種,但思維和能力考查的實質有三種:

  歸納概括型或叫純粹記憶型:因為教材是編年體通史,篇幅所限語言已經極為濃縮概括,所謂對所學內容進行概括,即對記憶到的歷史知識再認再現,教材的原語句的抽取羅列,這種能力與思維考查出現在選擇題中叫純粹記憶型,出現在問答題中叫歸納概括型。

  因果論證類型。歷史學研究的基本邏輯思維就是因果,展示在歷史教材中的知識主乾是社會性質的發展變化,而引起社會發展變化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進步,從而引起生產關系的進步。因此,學生一定要了解生產力、生產關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內在聯系,與政治科目中的政治經濟學知識相銜接。150分制的選擇題中因果題特別多,有時佔到1/3,甚至1/2。3科綜合後,選擇題中這種題型大為減少,問答題中,這種題型分值越來越高:以黑龍江省選擇的試卷為例:2003年14分;2004年20分;2005年20分;2006年28分。

  比較歸類型:學習歷史知識概念,用比較的思維觀點去看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外交,從而總結規律,是歷史學科顯著的功能性特征。因此在歷史試卷中要考一個考生全面的思維能力,沒有比這種題型更合適的了,所以從2000年全國卷第43題,就英法和俄日政治體制做了鮮明的比較;2000年的全國41題和2004年江蘇卷又對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闢做了比較;至2003年新課程文綜卷選擇題第28題、2006年全國二卷問答題38題,都是對17~18世紀東西方文化的比較。但『比較』兩字在真正答題時建立的是答題的框架,具體深入分析,命題者讓我們比較的要麼是歷史現象(歸納概括類型),要麼是現象出現的原因(因果論證)。如2006年全國2卷第38題,框架是10~19世紀東西方文化的比較,具體問題卻是『(1)根據材料一,說明在10~19世紀中葉,與歐洲相比,中國科技水平所處的地位發生了什麼變化?……(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三個方面,分析歐洲近代科技迅速發展的原因。(3)根據材料二、三及所學知識,分析清代(鴉片戰爭前)中國科技發展停滯的原因。』考生應緊緊抓住這幾年的高考題,反復練習尋找解題規律,找到今年成功的突破口。

  政治:知識點規定有變

  解讀教師:哈師大附中一級教師張彥寶

  考綱變化:

  今年政治考綱與去年相比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就是說整體結構、內容、知識的內容結構都不變。題型事例也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都是往年高考比較典型的題目。所以從知識要求上,包括考試內容范疇、考查重點、考查方式上都沒有變化,只有知識點的規定上有變化。

  變化一:經濟常識部分將『國家宏觀調控』具體明確為『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和手段』;將『關稅』歸為『對外貿易』部分,這說明今年考試的要求和內容更具體化了。考生最好對近年來國家在宏觀調控的手段與成就方面有一定了解。

  考點的變化體現了黨和政府現階段的方針,這些修改意味著更加強調宏觀調控這個內容的重要性,從現實角度講,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所以這個修改對我們來講,應該被視為一種重要信息。

  變化二:政治常識部分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改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明確表述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考生可以聯系到現在的熱點問題,如加強黨的建設、黨的先進性教育、黨的執政能力和反腐敗力度等方面作一定的思考。

  從考綱上看,政治高考內容、形式、題型、目標要求和考點分布比較穩定。政治常識部分一般佔考試大綱的30%,哲學和經濟常識部分歷年來雖有一些小的波動,但總體來看也比較均勻,各佔35%左右。

  復習建議:

  每年政治試題背景千變萬化,但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政治試題的『基礎性』特點十分明顯。所以,考生平時要全面復習,在這個基礎上提出重點纔能有深入的理解纔是最必要的。

  首先要用好考試大綱,注意考試大綱中關於考試內容的規定。清楚有哪些考點,與上一年相比有什麼變化;認真學習考試大綱中的例證性試題,領會高考試題的命題特點,思考其解答的思路與方法;重視使用考試大綱中的樣卷,研究樣卷,可以緩解高考的緊張壓力,消除考生對高考試題的神秘感。

  其次要用好教材。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盡量做到准(表述准確,且無別字)、全面(理解透徹,識記完整)、靈活(知識內化解題思想,根據設問變通表達)、順(理順關系,把握邏輯);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要掌握重要考點,突出主乾知識,注意核心概念,做到『點成線,連成面,結成網』;把握教材與熱點之間的聯系,把時政熱點問題回歸到教材的知識網絡中去,用教材知識分析說明。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