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電(記者黃健)13日,黑龍江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向社會公布,2006年查辦的侵害消費者權益十大案件。
無照個體戶私屠濫宰,注水羊制成羊肉排卷。
2006年2月,雙鴨山市寶清縣工商局接群眾舉報,無任何證照的個體戶馬某私自宰羊300只。趕到案發地點後,辦案人員看到,屠宰現場不具備法定屠宰條件,骯髒程度不堪入目。細查,馬某不僅違法私屠濫宰,而且還用水泵和大號注射針頭向羊只動脈強行注水,經冷凍後再加工成羊肉排卷。辦案人員當即沒收已宰殺的全部羊只和貼有假冒標識『內蒙古產』字樣的2,100斤成品羊肉排卷,並處以重罰,及時避免了這些具有嚴重食品安全隱患的羊肉和羊肉排卷流入市場危害消費者。
400瓶劣質酒假冒『金六福』,工商局及時查處。
2006年2月,鶴崗市工商局根據群眾舉報,在鶴崗市來運空車配貨站一舉查獲涉嫌假冒金六福酒69箱,計414瓶。經鑒定,此酒的內外包裝、防偽標貼、瓶蓋等均為假冒,但肉眼看卻極為逼真;並且,此酒酒質低劣,對人體有潛在危害。此酒被鶴崗市工商局全部做銷毀處理。這是我省工商系統去年在流通環節查獲的最大一起假冒名優白酒案。
虛假宣傳誇大功能,誤導消費牟取暴利。
2006年5月,大慶薩爾圖延年健康諮詢服務處發布廣告,稱其經銷的保健食品生科牌核甘酸膠囊『延緩衰老,對老年性、退行性疾病效果顯著,』『促進細胞再生與修復,顯著縮短術後康復期,』『改善脂類代謝,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誇大宣傳,誤導消費,嚴重違反法律規定。該保健品進價每盒249元,售價高達498元,毛利率100%。至大慶市工商局查處時,該諮詢服務處已售出1,000多盒,獲毛利24.9萬元。大慶市工商局依法責令停止虛假宣傳,並予以重罰。
及時查扣劣質化肥,農民損失得以挽回。
2006年6月,密山市工商局接農民舉報,稱密山市某種子公司涉嫌經銷劣質尿素,當即趕到現場查扣產品並取樣送檢。經檢驗,證明該尿素確為不合格的劣質產品。該種子公司總計購進該種尿素180噸,購進價款計252,720元,已銷售出40噸(其中已施用8噸,未施用32噸)。對已售出的40噸尿素,工商局責令該公司對購貨農民做了妥善處理——按照銷售記錄將尚未使用的32噸尿素全部收回,並按照銷售價格將40噸尿素的價款全部退給了購貨農民。密山市工商局將未售出的140噸和收回的32噸尿素全部沒收,並對該種子公司罰款12.6萬元。這是我省工商系統去年在流通環節查處的最大一起劣質化肥案。
11萬元買來廢鐵一堆,辦案人員千裡護農。
2006年6月,哈爾濱市延壽縣工商局接農民楊某申訴,稱其花11萬元從哈爾濱市龍達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購買的山東省滕州市某公司生產的挖掘機,在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經廠商連續7次維修仍然不能使用,成了一堆廢鐵,但銷售商和廠商至今拒絕退貨賠償,使全家人的生產和生活陷入極度困境,難以為繼。縣局消保股了解情況後,當即派出執法人員奔赴哈爾濱銷售商處調查。但調查結果,龍達公司是個空殼公司,沒有賠償能力。農民楊某被迫無奈,只好改為向生產廠商山東滕州某公司索賠。在省工商局與山東省工商局協調下,延壽縣局執法人員輾轉千裡遠赴山東滕州市,克服重重困難,終於為農民楊某挽回了11萬元的經濟損失。
假農藥坑害農民,工商局及時解決。
2006年7月,樺川縣四馬架鄉15戶農民向縣工商局申訴,稱他們在本縣某農資公司銷售員鄒某處購買的水稻浸種液,使用後水稻秧苗出現惡苗病,使他們種植的上百畝水稻遭受損失。縣工商局當即展開調查。經查,該農藥為銷售員鄒某個人從佳木斯某農資商店賒來的,沒有任何進貨憑證。該農藥的說明書標明,該農藥的功能為對防止水稻黃苗、弱苗、立枯病、惡苗病、死苗、爛根等有特效,使用方法為藥液浸種。但經辦案人員向國家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和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該農藥的防治對象應為苹果樹腐爛病,使用方法應為噴霧。由此斷定該農藥為說明書虛假的假農藥。對此,縣工商局責令鄒某先行賠付15戶農民直接經濟損失23,000元,並對鄒某罰款3,000元。隨後,縣局又應15戶農民和鄒某的請求,遠赴北京與生產商交涉,最終使15戶農民獲得了總計95,000元的經濟賠償。
散玉米假冒『豐禾10』,及時查扣免損失。
2006年2月,綏化市蘭西縣蘭西鎮居民胡某私自購進散裝無名玉米種子11,280斤和假冒『豐禾10』玉米種子包裝袋600條,僱用本縣某鄉農民孫某灌裝成所謂名牌種子『豐禾10』。蘭西縣工商局接群眾舉報後,在這些種子灌裝完成正待出售時一舉全部查扣,並給予胡某罰款30,000元的處罰,及時避免了種糧農民的經濟損失。
美容院強行服務,工商局嚴厲查處。
2006年4月9日至12日,雞西市秀媛堂美容院開展促銷活動,宣稱促銷期間可以免費為消費者做皮膚測試和皮膚護理(做面膜),但卻不時發生強行服務事件。4月9日,消費者李某和崔某聽信宣傳到該美容院做免費皮膚測試和面膜。不成想,做完後美容院向兩人強行索要服務費30元,面膜款35元,不給就不讓離開。4月12日,消費者石某做完『免費』皮膚測試和皮膚護理,美容院強行向其收取服務費30元並強行向其銷售價值99元的『粉刺淨』。石某帶的現金不足支付,美容院工作人員就強行將其攜帶的電子詞典扣押,待石某取款付錢後纔了結了此事。接消費者申訴並查明事實後,雞西市工商局責令該美容院全部退還強行向消費者收取的價款,並依法處以4,000元罰款。
藝洋珠寶商行銷售不合格珠寶玉器案。
2006年3月,佳木斯市工商局接消費者舉報,稱藝洋珠寶商行涉嫌銷售假冒珠寶玉器。辦案人員當即趕到藝洋商行,將其經營的31件『晶永恆』牌珠寶玉器(銷售價值78,262元)封樣送檢。經黑龍江省珠寶玉器檢驗站檢驗,這31件產品均為不合格產品。佳木斯市工商局依法沒收不合格珠寶玉器,並處罰款50,000元。
經銷商銷售假冒進網許可手機案。
2006年12月,黑龍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與黑龍江電臺生活頻道聯合舉辦了『關愛消費者,我們在行動——手機打假專項行動』直播節目。短短兩周時間,節目就接到了50多位消費者對50多部涉嫌冒用進網許可標志的CECT手機的投訴舉報。經國家信息產業部電信設備認證中心鑒定,確屬冒用進網許可標志的手機高達30部之多。省工商局和哈爾濱市工商局、牡丹江市工商局等迅速對銷售冒用進網許可手機的哈爾濱通鄉商場、哈爾濱華濱通訊商店、哈爾濱三聯家電、牡丹江唐信通訊商店、牡丹江新長虹通訊商店等手機銷售商依法進行了查處,並責令他們對消費者購買的手機進行了退賠或加倍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