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4日電 題:今冬多變天氣讓冰城人初識氣象經濟潛力
當暖冬正將成為這個冬天強烈的印象在冰城人心中定格時,3月5日,寒風暴雪突至,哈市白天最高氣溫降至-8.1℃。7日氣溫剛有所回昇,9日寒流又攜風帶雪再至。
捉摸不定的天氣正改寫著哈爾濱人對氣象知識的認知,企業和商界的諸多人士更是在冷熱變化帶來的商機變幻中接受著『氣象經濟觀』的洗禮。
雲雨變化中暗藏商機
10日早,看見坐滿廳堂的顧客,南崗一所文化學校旁的快餐店店主慶幸著自己的『知錯就改』。
以前遇到大雪天,因天冷路滑,為避免孩子上補習班遲到,許多家長帶孩子提早出門到這個店裡吃早點。當時店裡按老規矩待客,早餐現吃現做,顧客排著長隊等候,一些等不及的客人只好走掉。看著到手的生意丟了,店主仔細琢磨,開始注意天氣預報。這次從預報得知要降溫降雪,他就提前備足了料,加快了早餐的制作速度。這天因為上餐快,留住了顧客,營業額增加了一倍多。
10日晚,呼蘭區的菜販老王揣著滿滿的錢袋子回到家,樂呵呵地跟家人說:『要不是看了天氣預報知道昨晚要下雪而提前進了菜,等今天菜價漲了再進菜,哪能掙這麼多錢?』
預知『天機』得商機,不識『天機』失商機。嚴寒中許多冰城商家深切地感悟著氣象與經濟的緊密關聯,而暖冬中所經歷的一堂堂『氣象經濟課』更讓他們難忘。
提起半個多月前冰櫃脫銷,哈爾濱市某家電商場的經理至今還後悔不迭:『如果當時關注天氣預報,根據暖冬氣候及時調整供應結構,就不至於那麼被動了。』
冬天本是家用小型冰櫃銷售淡季,哈爾濱市的家電商場備貨不多。可暖冬讓『天然大冰櫃』『停電』了,往年能在室外儲存的大量年貨開始化凍,市民們湧進商場購買冰櫃,多家商場的冰櫃很快脫銷。雖然此後連續幾次補充貨源,但都是到貨後就銷售一空。
這位商場負責人表示,今後可要加大對『氣象經濟』的關注度,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氣候變化,及時調整商品結構及貨源。
與這位商場負責人的感受一樣,暖冬中羽絨服、取暖器、電熱毯等銷量的下滑,也讓一些商家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經濟與氣象之間非同一般的關系。
經濟發展催生『氣象經濟』
其實,經濟與氣候自古就如影隨形。
農業生產,出行穿戴,人類始終關注著天氣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可如今,天氣變化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已絕不僅僅如此簡單了。
氣象學家指出,10年前氣候變化還是規律性較強的一種自然現象,氣候與人類能夠較為『和諧』地共存。而今天氣候的變化已不再是單純的自然變化,工業化進程越來越強烈地乾預著自然環境,其中氣候受到的影響最大,其原有的屬性和規律都在發生著重大的改變。科技部、中國氣象局、中科院等六部門近日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指出,20世紀中國氣候變化趨勢與全球變暖的總趨勢基本一致。近100年來觀測到的平均氣溫上昇了0.5至0.8℃,今後氣候變化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由此帶來暖冬等氣候現象頻發,突發性、異常性、災害性天氣將增多,人類與氣候原有的平衡正在被打破。
而與此同時,人類經濟生活已進入『地球村』時代,人類各項生產中的分工越來越細,生產鏈條越來越長。生產一個面包的原料可能來自三四個省份,生產一輛汽車的配件可能產自三四個國家。社會化大生產鏈條上的任何一部分發生問題,都會迅速影響到這個生產系統的全部。
多變的氣候對人類生活、社會經濟各層面的影響日漸深遠,氣象因素正成為制約經濟活動的巨大力量。如此大背景下,如何准確地預測天氣,並將氣象因子整合到經濟發展的決策中去研究,進而尋找到一種新的氣象與經濟的平衡點,趨利避害、創造商機的氣象經濟學應運而生,並在西方發達國家迅速產業化。
專業氣象預報為企業『量體裁衣』
作為中國北方緯度最高、冬季最長的省會城市,哈爾濱人對氣候的關注程度較高。當氣象經濟在國際上方興未艾之時,哈爾濱市氣象部門也相應推出了多項氣象經濟服務,為市民生活出謀劃策、幫助企業預測並提前確定生產營銷計劃:著裝指數、晨練指數、啤酒指數、洗車指數等一系列氣象指數與天氣預報同時出現;相關氣象信息出現在手機短信中;提供專門服務的專業氣象預報也應運而生。哈爾濱市商界、企業界的一些有識之士也敏銳地覺察到氣象經濟的『含金量』,紛紛預訂氣象服務項目。哈市一家大商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預訂了專業氣象預報服務,商場今年提前得知了暖冬氣候並據此運籌帷幄,減少對厚重御寒服裝的采購,提前訂購並出售春裝迎合了市民的購買需求,增加了營業收入。
哈市氣象部門還不斷進行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多商機的氣象經濟研究,他們開發的供冬季供暖企業應用的氣象節能技術,據測算平均節煤率為17.4%,最高為23.4%,最低達11.5%,如在哈市范圍內推廣可年節省資金上億元。
不過,在冰城嶄露頭角的氣象經濟,其發展速度和規模與國外及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尚處在起步階段。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相關意識還較為落後,即使已涉足氣象經濟的一些商家大多也只是從一些簡單的預報中收集有限的信息,有關部門為企業『量體裁衣』提供的專業氣象預報還很有限,企業、商家在氣象經濟方面的投入還不多,氣象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還待提高。
西方經濟學曾就氣象與經濟的關系歸納出『德爾菲氣象定律』:氣象投入與產出比為1??98。也就是說,企業在氣象信息上每投入一元,就可以得到98元的經濟回報。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應用,經濟回報率可能會更高。據測算,目前我國氣象投入和產出的比例平均已經超過1??40,哈爾濱市這方面的比例還低於這一水平。按照『德爾菲氣象定律』,哈爾濱市氣象經濟市場還大有潛力可挖。
經歷今年冬春之交的冷熱巨變,更多的冰城人已開始認識到氣象經濟的價值,我們有理由相信,現實需求正將氣象經濟推向更廣闊的舞臺,氣象經濟將走入更多冰城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