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哈市交警支隊顧鄉大隊民警將佔道報廢車輛拖走。王文志 攝
東北網3月14日電 哈市每年達到報廢標准車輛近7000臺,可實際到交警部門辦理報廢的僅百餘臺。為此,交警部門加大了查處力度,但由於大量報廢車都流入周邊郊區、村屯,給查處帶來諸多困難。
在為期一個多月的專項治理報廢車行動中,交警部門發現哈市市區內行駛的報廢車極少。經過調查,大量嚴重破損的報廢車都被周邊郊區、村屯或外縣居民購買,這些報廢車大多時間都在田間地頭或村屯裡使用,很少上路,給交警查處帶來了極大困難。
在本次整治活動中,呼蘭區作為村屯比較集中的地區,交警部門重點對上路行駛和居民舉報的報廢車進行了嚴厲打擊。但面對高額的處罰和吊銷駕駛證的風險,仍沒有車主願意主動將報廢車送交公安交警部門進行處理,而是存在僥幸心理,駕駛報廢車在村屯和背地裡行駛。
據呼蘭交警大隊大隊長韓明介紹,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呼蘭交警部門共查獲11臺有報廢嫌疑的車輛,其中4輛被確定為報廢車,已送往機動車報廢站強制解體報廢,其餘7輛仍在檢驗當中。在對報廢車查處過程中,即便是報廢車,車主也不會承認,而且會想方設法拒絕檢查、妨礙交警執法。
3月初某日,呼蘭交警大隊接到群眾舉報,稱楊林鄉一村民家中有臺報廢車,每天在村中到處送貨,車輛破損嚴重,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根據線索,交警很快在村中找到了這輛夏利轎車,但該車停在車主家的院中,車主時某稱車輛沒用使用拒絕接受檢查,並對交警大喊大罵、推推搡搡,導致大量村民圍觀。後在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這輛報廢車纔被交警部門拖走進行了強制報廢,同時時某也因妨礙公務被拘留15天。後調查得知,時某家開了一個面食店,每天清晨利用這輛車給村裡各銷售點送貨,該車從不出村,也不上路行駛,因此給查處帶來很大困難。
由於很多報廢車都藏匿在村屯中,交警部門希望村民能主動提供線索,幫助交警查處。同時,交警部門還將加大管控,對已達國家強制標准的報廢機動車一律扣留,並對駕駛人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吊銷駕駛人駕駛證。扣留的機動車轉交給合法報廢汽車回收企業進行強制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