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4日電 13日,記者在省農委組織召開的主要農產品生產供求形勢分析會上了解到,今年我省玉米、水稻、小麥和大豆四大糧食作物仍將呈現『三增一降』的合理趨勢,但氣溫較正常略低,生長季熱量略少於以往,暖冬帶來的負效應將對連續三年大豐收的局面產生影響。
冬季降水偏多但不均衡
據省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姜麗霞介紹,與歷年同期相比,我省主要農業區2006年12月平均氣溫偏高1~3℃,2007年2月偏高1~8℃。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為29mm,比歷年偏多30%,但與歷年同期相比,西部部分縣市及牡丹江大部偏少1~6成,其他地區偏多1成到1倍。春季第一次測?結果顯示:松嫩平原中西部耕層土壤乾旱,澇區主要集中在東部。
預計今年3~10月全省氣候總趨勢是:氣溫正常偏低,生長季熱量略少於常年和去年,降水總體正常略多;4~5月及盛夏將發生階段性低溫,局部地區有冰雹、大風、暴雨、洪澇等突發性災害發生;此外,我省大部分農業區出現暖冬氣候,對病菌和害蟲卵有利,也加大了今年農業病蟲害發生的幾率。
春播期西南部旱象嚴重
據了解,目前齊齊哈爾、大慶地區和綏化大部分地區無積雪覆蓋,不利於土壤保?,加之預測春季降水量少於常年,因此春播期間我省部分農業區土壤將出現明顯乾旱,西南部地區更是旱象嚴重。4、5月氣溫偏低,春季降水偏少,且現在就出現了西旱東澇的跡象,這些均不利於小麥和大田作物適時播種。
我省夏季氣溫正常,熱量基本夠用,但盛夏有明顯低溫時段,對作物生長不利,降水又主要集中在盛夏,短時洪澇災害也會比較突出,初夏部分地區可能發生的旱情,對作物生長發育也會產生不利影響。秋季氣溫呈下降趨勢,接近常年略高,降水正常,初霜大部分地區接近常年,整體看來,氣象條件對作物子粒灌漿及糧食增產有利。
加強基礎投入應變保產
據省農委生產處楊玉明介紹,全省已經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5.77億元,以提高抗旱能力。此外農村信用社春耕期可投放農業貸款150億元,加上國家和省各項政策性補貼資金,今年全省春耕生產資金投入可達到289億。目前,我省已儲備種子54萬噸,化肥225萬噸,柴油12萬噸。
據初步統計,今年四大糧食作物總體仍呈『三增一降』的合理趨勢發展,玉米可發展到5000萬畝,增加550萬畝,水稻可發展到3300萬畝以上,增加200多萬畝,小麥面積發展到400萬畝,增加30萬畝左右,大豆面積將降到5300萬畝,減少600萬畝左右。楊玉明表示:『今年極端性氣候可能增多,將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多不利影響,我們會時刻保持清醒認識,並認真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