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6日電 通常情況下,聽力失去80%、無法正常學話的兒童只能在聾啞學校讀書。然而,卻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含辛茹苦20年,不僅讓兒子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還以超乎尋常的關愛,把兒子培養成了一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
在尚志街道辦事處西十五社區有一位名叫孫偉岩的母親,兒子石開銘在1歲半時,因為感冒發燒注射慶大霉素過量中毒,造成重度耳聾,聽力損失了80%。為了給孩子治病,孫偉岩曾帶著孩子去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大醫院求醫,也去過郊區、農村討偏方,但孩子的病始終沒治好。醫生說,石開銘將來只能上聾啞學校。但孫偉岩沒有被厄運嚇倒,兒子4歲半時因聽力障礙不會說話,她便辭去工作回家教小開銘說話。每天早上4時半,小開銘就要隨媽媽起床,練習發聲、念單詞,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復習早上讀過的句子,晚上在回家的路上再鞏固幾遍。小開銘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時,很多人都建議孫偉岩把兒子送到聾啞學校,但她再三懇請尚志小學的領導,經過測試,破格錄取了小開銘。
兒子上學後,孫偉岩每天也准時去學校,兒子坐在教室裡聽課,她在教室門口扒著門縫聽,回家後再陪兒子一起做作業。因為聽不清老師講課內容,小開銘學習上常弄不懂。為了不讓孩子喪失信心,孫偉岩開始給小開銘灌輸堅強的信念,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保爾的故事。為了鼓勵孩子,孫偉岩自己做小紅花,只要孩子學習取得一點進步,就給他戴上一朵小紅花。石開銘剛上中學時,因老師講課速度快,有時一堂課下來,石開銘幾乎完全沒聽懂。母親經常鼓勵他要想辦法跟上講課進度,常常陪著他學習到凌晨。就是這樣,從初中到高中,石開銘的學習成績在班級一直名列前茅,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贊許。
2005年8月,石開銘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理工大學,還當上了班級的學習委員,並連續兩學期獲得了獎學金。在兒子的成長歷程中,孫偉岩一直用母愛讓孩子感受到希望,她要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今後的路還很長,還有更多的困難,但是自己必須努力,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