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運營的摩托車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黑摩的』如瘋狂老鼠般在城市道路上穿行。
一面禁止摩托車牌照的頒發,另一面卻出現哈市摩托車銷售市場銷售火爆的現象。
東北網3月19日電 近段時間,穿梭在哈爾濱市大街小巷的『黑摩的』如瘋狂老鼠般滿街亂竄,嚴重影響城市交通。據統計,2006年1至8月,哈市共發生一般以上交通事故632起,涉及摩托車、港田車的有73起,佔11.55%。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黑摩的』加快速度逃之夭夭,不要說乘客,就連交警也難尋其蹤。『黑摩的』已經成為城市交通的頑疾,而如何徹底治理這一現象,相關部門很受困擾。
無證摩托4萬臺『摩的』存在市場空間
記者從哈市交警部門獲悉,哈市現有正規號牌摩托車16375臺、港田車966臺,而無牌照的摩托車、港田車大約4萬餘臺,目前哈爾濱市無駕駛證、無摩托車牌照的佔總數的70%以上,而上路拉腳的為總數80%左右,其中大部分從事著非法營運,成為嚴重影響城市交通安全的一大公害。
哈市交警部門調查顯示,乘『摩的』的人群大致為這樣幾種:一是圖省錢的人;二是圖方便的人;三是急著上下班的人;四是接孩子上下學的人;五是路途較短的人。這五類市民經常選擇乘坐摩托車,無疑為黑摩托車的存在提供了市場空間。采訪中,不少市民認為『黑摩的』的確方便了群眾生活。其中價格因素至關重要:短途出行,出租車起步價要7元,『黑摩的』一般3元就行。另外,遇到單行線等,其他交通工具要繞道走,而『黑摩的』就方便多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公交線路和收車時間的限制。有些地方離最近的公交車站都有20多分鍾路程,市民出行除了『黑摩的』外別無選擇。市民們表示,也了解非法營運的危害,可選擇它也是無奈之舉。
交警部門提醒市民,摩托車只是代步工具,不適於拉客營運,盡管一些下崗職工和殘疾人,用港田三輪車拉腳營運已經被一些市民認可,但是,交通管理部門給殘疾人用的港田車發牌照,是為了方便殘疾人出行,從沒有批准下崗職工、殘疾人用港田三輪車拉腳營運。而這些非法運營的摩托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後,乘客的賠償沒有保障,『黑摩的』甚至一跑了之,連人也找不到。
難以管理成為頑疾
據記者了解,由於交警部門只限於對交通違法行為有處決權,而對於非法營運的『黑摩的』沒有營運執法權。對於這些沒有牌照的,管起來理不直氣不壯,因此抓起來非常費勁,管理難度也非常大,同時由於停止了辦理牌照,只能采取強硬的處罰辦法。根據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針對無證駕車違法行為罰款2000元,無牌照的違法行為罰款200元,合並處罰2200元。在處罰中經常出現黑車主車被扣後,乾脆不要車,轉身他們在市場上花1000多元錢又買來一輛二手摩托車繼續營運。
摩托車主要有六種交通違法行為:一是無論任何場合、任何路段都敢闖紅燈;二是違反機動車分道行駛規定,經常闖入快車道;三是越雙實線逆行;四是超員,兩輪摩托車只能乘坐一位乘客,可有的時候兩位乘客司機也讓其乘坐;五是不戴安全頭盔,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後果不堪設想;六是無牌無證駕駛佔摩托車交通違法行為的一半以上,這也是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黑摩的』為何越抓越多
有關部門曾經整治過『黑摩的』,哈爾濱市也出臺了不再辦理摩托車牌照的規定,可『黑摩的』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記者在哈爾濱市康安路摩托車銷售市場找到了答案。記者在這裡看到,這是哈市最大的摩托車市場,附近至少有200多家摩托車經銷店鋪。在這裡前來看車的人川流不息。
據車行老板介紹,只要多交幾百元錢,就可以得到一副未經登記的牌照,同時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改裝車篷等業務。一方面是全市不再辦理摩托車牌照,另一方面摩托車市場銷售火熱,摩托車市場的『入口』敞開著,『出口』已經關閉,結果必然是大量的『黑摩的』和無證的摩托車流入市場,『黑摩的』隊伍也就自然不斷的擴大。
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吳國芳認為,城市『禁摩令』完全符合現今城市發展的需要,但是現在哈市出現了有牌照和沒牌照摩托車並存的現象,交警部門應該采取分批淘汰的方式回收牌照,並禁止外地牌照的摩托車上道行駛,同時取締摩托車市場和二手摩托車交易,准予城市中殘疾人以摩托車代步的,給殘疾人辦理特殊的牌照,但堅決禁止運營。對於上道進行非法運營的『黑摩的』,政府應該出臺有針對性的法規,將摩托車非法運營及相關處罰條款明文規定,並為那些從事非法運營的摩的車主提供新的就業崗位,促使他們放棄摩托車運營行為。只有政府協調各部門,下大力度纔能根治城市『瘋狂老鼠』為交通帶來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