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提供水利支橕和保障
2007-03-22 11:07:4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2日電 今天是第十五屆『世界水日』和第二十屆『中國水周』開始的第一天。今年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宣傳活動的主題為『水利發展與和諧社會』。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水利工作涉及人民群眾最切身的利益,事關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多方面的和諧發展,對支橕和保障哈爾濱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解決人民群眾水利需求、做好各項水務工作的根本保證。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各級水務部門一定要從解決制約哈爾濱市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出發,把握全局,突出重點,切實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切實增強抗洪減災能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人水和諧,首要的是保障人的安全。因此,要把提高防汛減災能力作為和諧水務的政治任務,不斷完善各項措施,為群眾安居樂業提供保障。1998以來,在國家、省市的高度重視下,哈爾濱市松乾堤防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防洪總體能力超過了」98汛前水平。但是,防汛減災體系仍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城區防洪標准只有50年一遇,中小河流和病險水庫防洪標准普遍偏低,山洪災害防御基礎十分薄弱等等,這些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為此,必須繼續堅持鞏固提高的方針,加快全市防洪工程建設速度。要進一步完善松花江乾流防洪體系,努力提高松乾堤防和重要城鎮的防洪標准。要加快中小河流整治步伐,有計劃安排對現有堤防進行整修加固和昇級達標,對無堤防的區段逐步組織開展堤防建設。要進一步完善預警系統,加強山洪災害的預測預報,提高預案的可操作性,將自救自保機制落到實處。尤其是要按照國家的要求,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盡快做好項目立項准備,落實建設管理責任,加大投資和建設力度,確保工程質量和度汛安全。

  二、著力做好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發展,重要的是解決人的基本需求。因此,要把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維護人的健康生命作為和諧水利的第一要務,全力保障農民喝上放心水。近些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問題,連續實施了人畜飲水解困工程和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截至2006年,全市已建設飲水井805眼,解決了44.76萬人的飲水困難,但仍有40%左右的村屯和人口飲水質量沒有完全達標。當務之急就是要切實加強項目管理,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確保足夠的資金投入,力爭在『十一五』時期基本解決這些問題。同時要加快主要城鎮水源和供水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承載能力,不斷滿足城鎮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有條件的地方要盡早實現城鄉統籌區域供水,不斷拓寬農村自來水的覆蓋面,讓廣大人民群眾早日喝上乾淨水,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三、全力推進新農村水利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實現農業增收,必須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因此,要把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新農村水利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和諧水務的具體舉措,使廣大農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哈爾濱市農田水利工程大多建於20世紀50-60年代,普遍存在著建設標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嚴重等問題。『九五』以來,雖然國家逐步加大農村水利投入,使上述問題有所改善,但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兩工』取消後,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遇到較大困難。目前,由於水價不到位、末級渠系不配套或毀損嚴重等原因,哈爾濱市農業灌排設施實際灌溉面積有所萎縮,直接影響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為此,必須加快大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重點抓好灌區末級渠系的改造,進一步夯實灌區田間工程基礎設施,改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問題。同時,加強抗旱水源工程建設,重點抓好以雨水集蓄為重點的山丘地帶抗旱水源工程建設,結合『坡改梯』等水土保持措施,逐步改善因『靠天吃飯』而影響農業產量和效益的狀況,改善山丘區農業生產條件,為農民脫貧奔小康創造條件。

  四、盡快建立和完善節水防污管理體系。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因此,要把轉變水管理模式,堅持節約為本、治污優先、優化配置、科學管理作為和諧水務的重要抓手,建設節水型社會。當前重點就是以創建節水型社會試點為契機,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比較完善的節水防污管理體制。逐步建立水權制度,制定用水權交易市場規則,建立用水權交易市場,實行用水權有償轉讓,同時在水權交易和轉讓中注意維護弱勢群體和第三方利益,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深化水價改革,制定科學的水價形成機制,在實行用水定額管理、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的過程中,采取弱勢群體補貼制或保護價等計價策略,保護弱勢群體基本用水需求。完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加強取水許可審批。落實水資源功能區管理制度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對污染排放單位的審核和監管。要加強江河湖庫水量水質監測,完善水質通報制度,保護好水資源,實現上下游之間同享優質水源,確保用水公平。

責任編輯:顧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