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依蘭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多領域服務農戶促進農民增收
2007-03-23 10:45:5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趙宏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3日電 經過幾年的發展,依蘭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展速度快、經營規模大、服務領域寬、組織形式多樣,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效果顯著,已成為全縣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是廣大農民在自願互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互助合作性質的技術經濟組織。依蘭縣農技協會建設2002年起步,目前已發展各類農技協126個,其中種植業62個、養殖業35個、加工業20個、銷售業8個、實用科技發明協會1個,涵蓋了縣域經濟的各個領域。協會會員8000多人(戶),會員種植面積50多萬畝,佔全縣種植面積的20%;會員養殖畜禽60多萬頭(只),佔全縣養殖畜禽的33%。

  三種類型各具特色

  實踐中,依蘭縣出現了三種類型的農技協會。一是龍頭帶動型。實行『公司+協會+農戶』模式,通過資本、技術、勞動的聯合,把會員和協會的利益更加緊密聯系起來。依蘭縣黑龍泉清實業公司與團山子綠色飲品錦燈籠協會建立了合作關系,帶動了當地種植業的發展。二是行業專業型。以某一產品為依托,利用協會的市場網絡、技術優勢無償向會員提供品種、技術、信息,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目前已成立團山子水稻協會、江灣玉米協會、愚公養貉協會等協會。三是科技服務型。家禽養殖協會、大豆協會等協會免費對會員進行技術指導,開展技術培訓。

  協會讓農戶大幅增收

  幾年來,加入農技協會的農戶收入普遍提高。協會通過與企業簽訂訂單的方式,由企業實行產前投資、產中服務、產後回收,使農戶所產的糧食價格普遍高於市場價格。每市斤水稻高出市場價0.05—0.2元,高蛋白大豆高出0.1元,玉米種子高出0.7元。江灣鎮玉米協會與佳木斯同育種業公司簽訂了合同,由協會會員為公司繁殖玉米種子,每斤加價0.7元,去掉費用,每畝地可為農戶增加130多元。團山子水稻協會與同江集團合作,由會員種植特色水稻2800畝,同江集團以每斤加價0.1元的價格回收,會員每畝地可多收入100餘元。

  連結農戶搞大生產

  幾年來,依蘭縣農技協將農民連成一片,變小生產為大生產。又將農民與龍頭企業連成一體,架起了生產、加工、銷售的橋梁。巴蘭河稻米產業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水稻產業化格局,會員每畝平均增收100元以上。協會於2003年與哈爾濱市天晶米業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協會會員所種植的水稻全部銷售給公司,實現了訂單生產。天晶米業公司的產品遠銷香港、深圳、北京、上海等地,2004年被國家糧食行業協會授予『放心米』榮譽稱號,企業產值達6000多萬元,利稅1000多萬元。

  依蘭縣實用科技研究會與農學院、工程學院、哈工大等大專院校合作開發研制出13項技術向國家專利局申報,已有兩項獲得專利,並在依蘭縣的兩個鄉鎮進行示范推廣和應用。幾年來,共推廣農用產品28種,推廣農村實用技術30多項。

責任編輯:顧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