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3日電 2006年,哈爾濱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70.9億元,比2002年增加149.5億元;實現利潤12.9億元,比2002年增長1.8倍。
從2002年到現在,全市國有工業企業數量減少一半,利稅卻增長8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了40個百分點,國有資本向優勢大企業大集團聚集之勢日漸明顯。
數字看似平淡,卻在昭示著這樣一個事實:隨著國企改革任務的基本完成,哈爾濱積累數十年的產業基礎中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得到了釋放,昔日的發展瓶頸正變成經濟支柱。
合力攻堅謀振興
老工業基地城市哈爾濱,『國字號』企業比重大、數量多。近年來,國有企業債務包袱重、資產質量差、活力不足、競爭力弱等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
當振興老工業基地號角吹響,新一輪國企改革成為哈爾濱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突破口。市委果斷決策: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全市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
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要從根本上解決國有經濟布局、企業產權、職工身份轉換等深層次問題,構建新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現代產權制度;各種行業、各種規模、各種效益狀況的企業都要改,並要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要統一標准,規范操作,確保改革後的企業產權制度比較明晰,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要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特別是在操作過程中將產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問題,創新改革模式。
『徹底、全面、規范、創新』,按照這『四項原則』,組織領導體系、政策保障體系和有效的工作推進體系構建起來了;《關於推進國企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等30多項政策出臺了;在改革最吃緊的關頭,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十餘位市級領導率領8個督導小組,深入區縣(市)、企業主管部門和改制企業,分片包乾,對未達計劃進度的企業逐戶會診,查找癥結,強力推進。
大膽創新探新路
產權制度改革,是深化國企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新一輪改革中,哈爾濱市創新思維探索出的『十大模式』叫響全國:運營增值式、增資擴股式、跨國重組式、捆綁出售式、漸進改制式、搭臺引資式、先走後破式、政策破產式、引資退出式、競價售出式等改革模式無一不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作為『增資擴股』的典型,哈藥集團通過引進中信、華平、辰能等3家投資人20.35億元資金,使資產達到105億元左右,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作為『跨國購並』的代表,哈量集團成功完成了對世界同行業知名企業———德國凱獅公司的購並,跨上了世界經濟大舞臺。
解開債務鏈、卸掉債務包袱,是改革順利進行的保障。新一輪改革中,哈爾濱市在全國首開債務『對衝』先河———對1659戶企業的28萬筆往來業務進行了審核,清理出8億元應收賬款進行了核銷,6.2億元應付賬款轉作國有資本金,有效防止了國有資產流失。
以人為本多策並舉保穩定
解決『人往哪裡去』的問題,保持社會穩定,是實施改革的前提。
哈爾濱市抓住國家政策機遇,一舉完成了30多萬名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在建立新型勞動關系過程中,各部門、各企業始終把保障職工權益、規范改革程序作為改革的前提,職工應得的利益得到了,企業欠繳的保險補上了,這期間改革面以幾何倍數增長,但由改革引發的上訪量卻不昇反降。
計劃經濟留下的社會包袱———輔業和企辦社會,一直影響著國企改制。2005年以來,哈爾濱市完成了眾多國有大中型企業的主輔分離、輔業改制,50餘戶輔業單位改制為非國有,分流安置富餘人員上萬人,就業率達96%。3年間,全市分離、移交企辦學校103所、企辦醫院23所、企辦公安17個……又走在了全國大中型城市前列。
設置『三道屏障』,保障職工利益;把住『四個關口』,防止國資流失……3年國企改革,哈爾濱人在探索中前行:1700餘戶企業在產權改革、結構調整中真正實現了『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
到目前,哈爾濱市國企完成改制1726戶,共支付改制成本140億元,完成職工並軌32.8萬人,引入戰略投資53億元,轉讓國有資產收益38.6億元,是哈爾濱市歷史上國企改制面最大、改制量最大、改制最徹底的時期。包袱輕了,機制活了,國企改制為整個城市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新聞鏈接國企改革重要舉措『四個關口』保國家利益:哈爾濱市在國企改革中始終堅持把好清產核資、資產評估、招商引資、市場交易『四個關口』,嚴防國有資產流失。
『三道屏障』保職工利益:第一道屏障是嚴格按政策標准安置職工;第二道屏障是要求重點企業的改制原則上三年內不准經濟裁員或將裁員控制在最低比例;第三道屏障是改制企業安置方案必須經職代會通過方可實施。
『債務對衝』保企業利益:債權方的應收款符合清產核資政策核銷,原則上對方的債務就要比照債權核銷原則,進行對等清理。
●編輯點評一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來自優勢產業,更來自充滿活力的企業。前幾年哈爾濱之所以發展緩慢,其重要原因在於國有經濟比重偏大、產業結構不合理,國企債務包袱沈重、資產質量差、活力不足、競爭力弱。新一輪國企改革較好地處理了變革中的各方面關系,有效地解決了國企存在的上述問題,較好地兼顧了各方面利益,因而能破除各種阻礙,加快發展,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