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探索創新踏新途——哈市新農村建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2007-03-24 05:55:4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4日電 2006年,哈市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一場轟轟烈烈的新農村建設戰役打響。創建新機制、打造新模式——哈爾濱市在火熱的實踐中,成功地探索出了新農村建設之路。

  創新機制事半功倍

  在新農村建設中,哈爾濱市探索出一整套有效的新機制。

  ——『以獎代補』的激勵機制。哈市各地實行『以獎代補』,既調動了基層和群眾投入積極性,又有效地發揮了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依蘭縣愚公鄉新宏村通村路建設,每平方米造價僅為58元,比計劃資金節約22元,就是因為充分調動了村民積極性,通過『不大包、自備料、租設備、僱工時』等手段,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資金『捆綁』使用的整合機制。如何實現各項惠農資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哈爾濱市一直在探索。近年來,通河縣在不改變資金用途的前提下,『捆綁』投入農村相關項目建設,集中財力辦大事,有效推進了農村建設步伐。去年,延壽縣整合各類專項資金3400多萬元,集中投入14個試點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事一議』的籌資機制。在新農村建設中,各村必須匹配相應的資金投入。在村民理事會的組織下,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試點村都順利地解決了村民籌資、出工出勞等問題。方正鎮建國村村民理事會動員村民從國家的『糧食、良種及綜合』補貼中,拿出30萬元,用於村內道路建設,既不增加村民負擔,又集中了分散資金解決了大問題。

  ——資金投入的全程監管機制。去年,全市新農村建設總投資約20億元,無論是資金規模還是建設項目,均創歷史之最。各區、縣(市)一方面通過財政、審計加強了資金監管,一方面通過『陽光工程』保證廣大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責權明確的長效管理機制。新建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在管理。哈市各地堅持建管並重,探索出多種監管模式。有的村屯實現了門前『三包』制度,有的村設置環衛工人,還有的組建了物業公司。

  創新模式突出特色

  ———改造城中村,建設小康村。城中村改造是哈市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課題之一,也是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必須解決的問題。呼蘭區利民街道辦事處裕田村組建了村房地產開發公司,統一實施了村屯改造。賓西開發區將區內的3個自然屯整體動遷,集中規劃新村建設,重新配置了土地資源。

  ——提檔昇級,打造樣板示范村。哈市針對一些發展前景好的中心村,進行了基礎設施改造昇級和完善配套,集中打造了阿城區紅新村、雙城市長勇村等一批規劃有序、環境整潔、設施配套、景觀生態、村風文明的示范村。

  ———壯大優勢產業,建設專業特色村。哈市根據各村屯地理條件、產業特色和民風特點,發展壯大了如『豆包村』、『掃帚村』等一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專業鄉村、特色鄉村。

  ——引進社會資本,發展旅游觀光村。哈市鼓勵景色優美的村屯,通過招商引資打造新景區。玉泉鎮磨盤村利用毗鄰北方森林動物園的優勢,與一家投資公司合作,對全村進行整體規劃開發,建設農業觀光、游樂、旅游及別墅區。

  ——撤並偏遠村屯,發展壯大中心村。哈市鼓勵支持各地,結合新農村建設有序合並村屯。通河縣鳳山鎮青山村把交通不便、易受洪水威脅的下青山屯22戶整體遷至中心村,政府出資60萬元,解決了遷移村民的生產生活問題。

  推進發展促進文明

  ——促進經濟發展,擴大生產規模。哈市新農村建設始終堅持農民增收這一根本目標,推進農村經濟發展。道裡區太平鎮太安村在幫建部門扶持下,新建了兩處1300頭的標准牛捨,建設了3個機械榨奶站,使村民每天增收近萬元。南崗區通過獎勵手段,鼓勵東昇村農民開發庭院經濟,創造了每百平方米大棚相當於15畝大田的經濟效益。

  ——強化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建設新農村落點在『村』重點在『人』(農民)。南崗區針對農民需求,去年組織了50多次、17個主題內容培訓班,有8000多人次的農民參加了培訓。阿城區通過各種培訓形式,培育出勞動力轉移專業村屯120多個。

  ——注重農業信息建設,引導農民闖市場。現代信息建設是農民與市場連接的有效手段。道裡區在全部42個村開通了農業信息網,方正縣完成了互聯網村村通工程,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農產品市場需求。

  ——培育農村新風尚,實現『三個文明』共同進步。哈市在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采取多種方法促進鄉風文明。呼蘭區在全區農村開展了『五進農家』系列創建活動,全區評出各種文明示范戶4100多戶。雙城市開展了『文明村鎮』評比及『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在全市形成了『比星級、促文明』的強烈氛圍。

  新聞鏈接一年投入20億元

  2006年,哈爾濱市投入20餘億元,新建農村公路2055.8公裡、飲水工程185處,新建地下排水管線72公裡、沼氣池3667個,新建文化活動中心152個、住房1.2萬座,新增有線電視用戶6.5萬戶。

  編輯點評新農村建設不是『建新村』,新農村建設的靈魂是發展生產,宗旨是讓廣大農民享受改革成果,早日走向小康社會。哈爾濱新農村建設開局之年的探索、實踐及取得的可喜成績,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