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目標:地下800米 記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景海河
2007-03-25 13:02:5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5日電 上天入地,一直是人類的夢想。而在近代科學中,對上天的研究以及相關科技水平的發展,遠遠高於入地的水平。入地科學———岩體力學,1951年纔正式成為一個學科門類。黑龍江科技學院景海河教授師從於特聘教授何滿潮並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深部岩體力學科研團隊中的一員,致力於岩體力學研究十餘年。在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評選中,何滿潮、景海河以『三峽庫區巨型古滑體穩態預測預報及信息化選址技術』第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最常去的地方是井下

  9日,記者來到了黑龍江科技學院。采訪景海河,首先要了解他所研究的項目——岩體力學。見記者不懂,景海河解釋說,通俗地講,我們研究的目標是地下800米以下的地質構造、活動規律,以及如何避免災難發生,更加安全有效地開發煤炭資源。

  目標是800米深處,科研活動該不是在地下?景海河說的確如此,每個項目最重頭的研究都在井下,並且是深度在800米以下的礦井。

  井下的生活已經成為景海河生活的一部分,對他來說,井下就如同辦公室和家一樣。從1980年在原阜新礦業學院分配到黑龍江科技學院,後來到中國礦業大學讀碩士、博士,進博士後流動站,到黑龍江科技學院建築工程學院當院長,這27年中,每年景海河都會下井,最長的時候連續兩個月下井。他去過黑龍江所有的中型以上的礦井,他下過山東的兗州、新紋,河北的開灤,西雙版納的?養等煤礦……具體下過多少礦井,景海河自己也說不清。井下很黑,很熱,也很危險。他希望在他老師——江特聘學者何滿潮教授的帶領下,通過科學研究,讓所有的礦井都安全。

  讀博引回『金鳳凰』

  1999年9月,景海河考上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岩土所博士,導師是國內岩體力學頂級專家,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的何滿潮教授,因為景海河優秀的專業素養,以及踏實肯乾的科研態度,很快成為何滿潮團隊的主力。景海河與何滿潮老師一起承擔科研項目,博士在讀期間,參與研究『軟岩工程岩體力學理論與實踐』的課題,並於2001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參加『中低焓地熱工程建設技術』課題,再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景海河對記者說,我省的一位領導參加了國家獎頒獎,由於事先不知道這個項目有黑龍江科技學院參與,所以當聽到黑龍江科技學院的名字後很高興,連說了幾次『黑龍江科技學院也獲獎了,真不錯!』能為黑龍江省爭光景海河心裡真是高興極了!2006年的『三峽庫區巨型古滑體穩態預測預報及信息化選址技術』是他第三次代表黑龍江科技學院獲獎。

  景海河讀博時,經他牽線,何滿潮教授被聘為黑龍江科技學院特聘教授、龍江學者。並牽線與中國地質大學聯合共建實驗室,指導學科梯隊成員出站博士後1名,畢業博士1名,在讀博士2名,同時每月都到黑龍江科技學院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做學術報告1次以上。

  采訪手記忙而幸福

  高天賦王彥

  景海河現在身兼多職,要給大一新生開專業基礎課,還帶了7個研究生,參加何滿潮團隊的科研,自己負責省級攻關項目1個,省教育廳項目2個,雞西礦業集團項目1個,同時還擔任該校建築學院院長職務。

  『每天都這麼忙,沒有自己的時間,如何去體味生活本身的幸福?』記者問。『這種忙、充實的感覺,就是幸福啊!』景海河回答說,公事之外,只要在家,他每天都會打掃房間,偶爾還會去運動一下。

  記者了解到,像景海河這樣的科技人員,到南方的高校,年薪都在20萬以上。景海河是否會南飛?景海河說:『考慮過,不過,決定還是留在這裡,20多年,這裡的領導、老師、同學和學生,有很深的感情;最主要的是,這所學校包括黑龍江省給了我很大的空間,可以任由我施展。』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