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大慶外圍油田有效開發技術攻克世界級難題
2007-04-02 10:52:1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2006年,大慶油田公司將承擔的125項國家、股份公司級項目以及油田公司重大現場試驗、科研項目均納入課題制管理,加快了以十大現場試驗為代表的重點項目攻關進程。

趙永安 攝

  東北網4月2日電題:科技再造大油田 大慶外圍油田有效開發技術攻克世界級難題

  核心提示

  大慶外圍油田是指大慶長垣以外的油田。1981年被發現,1982年開始計產。由於地質條件復雜,開發難度大,其產量很小,一直默默無聞。近年來,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瞄准技術創新,將大量低效難采儲量不斷變成產量,使外圍油田在2005年突破了500萬噸大關,2006年達到了546萬噸,一躍排在前幾位。

  在油藏地質條件復雜、開發難度極大的大慶油田外圍『再造』一個大油田,這是多麼令人難以想象的事情!20多年來,在這條國內外沒有人走過的崎嶇路上,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的科研人員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瓶頸』,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級難題。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大慶油田公司《大慶外圍油田年產500萬噸原油有效開發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可以說,他們的研究成果集技術創新、技術集成和現場應用為一體,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三大難點形成開發『瓶頸』

  大慶外圍油田的開發難度一直很大。大慶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李莉說,該類油藏的復雜性具體表現為『薄、窄、低、雜』:油層超薄,砂體窄小,儲層滲透率特低,油水復雜。像這樣的『兩特低』油藏在國內外比較罕見,達到了注水開發極限,屬於世界級難題。

  據了解,『九五』期間,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長慶油田公司等單位聯合立項開展了低滲透油田開發技術攻關,但對於特低滲透、特低豐度油藏的有效開發,缺乏成熟的技術。

  然而,大慶外圍油田每年新增探明儲量近億噸,攻克『兩特低』開發技術對加速外圍油田上產和大慶油田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四項技術展現智慧結晶

  大慶油田公司副總工程師計秉玉親自帶領科研人員,向這些國內外頗具爭議的技術難題發起挑戰。

  該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開發研究二室主任工程師周錫生說,由於科研、生產任務較重,我們每個人都承擔好幾方面的工作。晚上,各科室總是燈火通明,周六、周日也不休息。沒有報酬,沒有人計較,大家都是主動來加班的。為了做現場調查,有時他們到荒涼的采油廠一住就是半個月,試驗、跟井忙得不可開交。用地震波采集地下信息,也是科研人員常用的手段,每逢冬季來臨,他們都會帶著重重的設備、材料,去100多公裡之外的偏遠農村做試驗。零下30多度的嚴寒、五六級的西北風,阻擋不了他們的腳步,他們每次都帶回大量有價值的資料。

  近年來,在國內外沒有現成技術和經驗的情況下,該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采油工程研究院、油田建設設計研究院和外圍油田采油廠的500多名科研人員聯合攻關,終於研究出虛擬井約束的儲層預測技術、非達西井網優化設計方法、裂縫性油藏井網優化設計方法、超薄油層水平井開發技術等解決『兩特低』油藏開發難題的新技術。其中基於非達西滲流理論的低滲透油藏工程方法、特低滲透油藏滲吸采油理論和裂縫性油藏井網優化設計方法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應用前景引世人矚目

  《大慶外圍油田年產500萬噸原油有效開發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取得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技術和成果。『十五』期間,在大慶外圍油田勘探增儲、新區上產和已開發油田開發調整中廣泛應用,共增加石油地質儲量3.9億噸,鑽開發井7100口,動用石油儲量2.2億噸,累計增加產油量848萬噸。它使特低滲透、特低豐度及強水敏儲層等國內外罕見的低品位油藏得到了有效開發,年產原油突破500萬噸,增加收入189.7億元,創淨利潤45.64億元,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據了解,該項目為大慶外圍油田2010年上產700萬噸做好了充分的技術准備。依靠這套技術,今後每年將新增上億噸探明儲量及新建180萬噸以上產能,對大慶油田實現『百年油田』的戰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兩年,這些新技術還在吉林、新疆、青海、長慶、勝利等油田以及印度尼西亞、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蒙古等國家得到廣泛應用,充分表明『兩特低』油藏有效開發技術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和廣闊的推廣前景,大慶外圍油田的開發技術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