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日電 題:立足穩定發揮糧食產業優勢
周慧秋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糧食生產區域格局發生明顯的變化,流通格局從『南糧北調』變為『北糧南運』。隨著近年來部分糧食主產地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大幅度減少糧食播種面積,傳統意義上的許多糧食主產地區已經或正在演變為產銷平衡區或主銷區。
黑龍江省作為國家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其糧食生產始終保持著供大於求的態勢,糧食生產在我國糧食生產中佔重要地位。首先,黑龍江省豆類生產居全國首位。其次,稻谷雖然絕對份額不是很大,但是近年稻谷生產快速發展,在全國稻谷生產中的地位不斷增強,稻谷總產量佔我國北方稻谷總產量的43%左右,商品量達到600多萬噸,佔整個東北地區稻米商品量的70%以上。再次,玉米生產和吉林省一起在全國仍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黑龍江省發達的糧食生產也為發展畜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畜牧業發展迅速,是我國重要的奶產品輸出地,牛奶產量多年來一直佔全國的20%左右。
黑龍江省作為是國家糧食調運和商品糧重要儲備基地,其糧食生產與生態安全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2004年以來,黑龍江省每年銷往省外的糧食都在200億公斤以上。2005年,全省僅通過鐵路銷往省外的糧食就達202.5億公斤,促進了糧食生產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而且為穩定銷區市場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可見,無論是計劃經濟時期還是步入市場經濟之後,黑龍江省歷來是國家重要的『糧食大後方』之一。
在建設現代農業的新形勢下,考察黑龍江省的糧食產業,無論從糧食生產和供給層面,還是從糧食產業所依賴的農業資源層面,產業優勢明顯,具備發展現代農業的雄厚產業基礎,也是國家發展現代農業最具代表性、示范性的地區。一是黑龍江省農業資源豐富,土地面積、耕地面積、草原面積居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二是農業現代化程度高,黑龍江省因擁有農墾系統,農業機械化程度是全國最高的,機械化程度已經超過90%,有利於用現代的物質條件裝備農業,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因此,發展黑龍江省現代農業,必須立足於發揮黑龍江省糧食產業優勢,對於宏觀經濟穩定平穩發展和社會穩定意義深遠。
1、以糧食產業為基礎,積極發展糧食加工業、食品工業,加大延伸農產品生產、加工產業鏈,實現資源綜合利用,促進糧食產業鏈條整體效益的提昇。
2、實現糧食生產的規模經營,提昇糧食生產的經營水平。今後應加快適用技術推廣,強化土地節約化、規模化經營,利用現代農業技術,發展集約化農業,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未來黑龍江省機械化程度提昇空間在小規模經營的農村,應加強小型收割型農機具的推廣和使用,積極發揮農機合作社在糧食生產中的作用。
3、積極發展旱作農業、雨養農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針對黑龍江省農業十年九春旱,東澇西旱的特點,建設節水截水設施,建立抗旱保?耕作栽培體系,根據不同區域特點,通過創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財政資金管理,實現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循環。
4、完善糧食和其他作物的專業化布局,穩定玉米種植面積。根據農業區域特點、種植習慣等不斷完善農業的專業化布局。目前,玉米已經成為不可替代的主導產業,由於受水資源的制約,今後稻谷生產潛力不大,因此,將來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特別要穩定玉米的種植面積。
(作者為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