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伊春嘉蔭縣域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
2007-04-03 09:54:39 來源:東北網  作者:袁道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3日電 伊春市嘉蔭縣搶抓發展機遇,苦乾實乾,全面加快了縣域經濟發展進程。2006年,縣屬生產總值完成97397萬元,同比增長15.6%。農業總產值實現64776萬元,同比增長11.2 %。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830萬元,同比增長30.1%,連續三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財源建設先進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6801元,同比增長8.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380元,同比增長9.5%。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嘉蔭縣把『三色經濟』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通過培植農業特色產業,鞏固和擴大『三色經濟』成果,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2006年,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1.6萬畝,糧豆薯總產量實現10.6萬噸。種植優質大豆82.3萬畝,同比增長2.6%。北藥、綠色食品開發步伐不斷加快,全縣北藥種植和改培面積9.2萬畝,實現產值5200萬元;綠色食品種植面積38.8萬畝,實現產值9500萬元;積極推進絨山羊產業提質增效,提高絨山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全縣絨山羊存欄38.6萬只,實現產值7100萬元,為農民人均增收945元;切實加強民有林管理,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完成荒山荒地造林3.5萬畝。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和各項優惠扶持政策,通過采取典型帶動、民主決策、包扶幫建等形式,投入資金14319.9萬元,全面推進『八項工程』建設,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發展,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發生質的變化。

  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圍繞『工業富縣』目標,狠抓林木、礦產、農副山特產品等特色工業基地建設,不斷加大企業項目申報、技術創新等方面扶持力度,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2006年,全縣地方工業增加值實現8517萬元,同比增長19.4%。加快永安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制定完善了相關政策,使永安工業園區走上規范化運營軌道。目前,園區已落戶企業12戶,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初步形成基地規模。同時,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繼續實行縣級領導和部門幫扶企業制度,重點扶持了4戶產值超千萬元和12戶產值超500萬元的民營企業。2006年,全縣非國有經濟增加值實現76089萬元,同比增長16.3%。

  第三產業活力增強。緊緊抓住湯嘉公路、口岸路竣工通車的有利契機,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強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努力培植知名品牌,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被評為AAA級旅游景區。開闢了多條對俄旅游精品線路,對俄旅游持續發展。2006年,共接待游客11萬人次,組織出入境旅游團組104個、游客3650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300萬元。同時,交通運輸、金融保險、郵政通訊、商飲服務等第三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對外開放成效顯著。修訂完善了《嘉蔭縣鼓勵外來投資優惠政策》和《嘉蔭縣招商引資指南》,積極營造有利於引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發展環境。2006年,全縣招商引資實現12106萬元。同時,緊跟國家投資方向,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對上爭取工作力度。對上爭取實現21266.5萬元,有力支持了我縣各項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突出抓好對俄農業開發、經貿和交流三個重點,全力推進對外開放向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發展。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伊春嘉蔭對俄區域經貿合作洽談會』,簽約額1080萬美元;組織農民赴俄從事農業生產,耕種俄方土地3000公頃,對俄農業開發由2005年的大豆種植發展到小麥、玉米、西瓜和蔬菜等多個品種,赴俄從事生產經營的人員達700餘人。2006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1020.6萬美元,同比增長257.0%;對俄進出口貿易額實現631萬美元,同比增長200.0%,再創歷史新高。

責任編輯:高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