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方正凝聚僑力打『僑牌』
2007-04-03 10:33:2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郁風華 劉明陽 楊宏亮 馬少忠 陳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3日電 大多數黑龍江人對僑鄉都很陌生,但在小縣方正,僑鄉已是快速發展中的社會形態。去年初,方正縣提出了打造龍江第一僑鄉的戰略構想,並被納入哈爾濱市『十一五』規劃。幾天前,記者來到方正,耳聞目睹了方正人實現這一戰略構想的踏實步伐。

  展現僑鄉風貌挖掘僑鄉文化

  進入方正,開發區幾條寬闊筆直的街路映入眼簾,街名帶著異域風情:櫻花大道、富士路等。出於歷史因緣和現實交往的定位,方正縣政府引導建設日式風格建築,正在推進二期工程的僑村,就是體現這種僑鄉外貌特色的標志性建築群。

  僑村是一個時尚的社區。離僑村很遠就能看到一排排顏色鮮艷的別墅和正在施工的樓房。這裡已完工的28棟別墅已大部分入住,5棟住宅樓都已封頂,還有一條300米長的日式商業街正在建設中。為了滿足歸僑和僑眷的居住條件,方正縣政府圍繞山水園林城的總體設計,編制了僑鄉發展規劃。就在記者采訪時,方正縣委書記孫柏仁正與聘請的省建築設計院專家就完善城建規劃做進一步的研究。

  僑村是方正縣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了大阪中國同志會的華人華僑集資興建的,整個工程投資2.2億元。僑村『村長』李延平的岳父是日本遺孤,他曾僑居日本8年,並在日本大阪參加了有3000多名會員組成的中國同志會,多次為家鄉建設募捐。方正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通過李延平這樣的僑民僑眷與日本的華僑組織開展了華僑聯誼會和友好活動周等活動,建立了定期互訪交流機制,實現了民間往來向官方交流的轉變,從教育文化交流延伸到經濟合作。3月末,大阪中國同志會會長又來到了方正,與哈爾濱市領導和方正縣領導就僑鄉建設項目進行了洽談。

  方正還聘請文學、史學專家學者到方正采風,著書立傳,攝制影視作品,打造僑鄉文化理念,增強僑鄉的歷史文化效應。在方正縣委副書記鄧宏圖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有關僑鄉歷史文化的物品清單,有76件物品從民間收集而來,他們正在籌辦展覽。

  建華僑工業園開發僑務資源

  方正制定了華人華僑投資的優惠政策,對僑資僑屬企業實行『直通車』制度,為其代辦一切手續,解決各種難題,形成了『辦好一個,引來一批,影響一片』的聚集效應。華僑工業園區是方正在開發區為歸國華僑建立的一個創業平臺,目前已有2戶企業入駐,共投資7000多萬元,還有4家企業正在洽談中。

  方通興隆木業有限公司是第一家進入華僑工業園區的日資企業,幾年間,從生產500萬支鉛筆板發展到年產3億支鉛筆的規模,去年出口創匯300萬美金,產品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有350多名職工,今年他們又擴建了廠房。公司經理盧炳武是方正縣人大代表和僑聯副主席,接受記者采訪時,他不住地贊嘆方正縣的投資環境。由他牽線搭橋,上市公司『中鉛一』來到方正投資,在方正形成了一個年產近十億只規模的鉛筆城。

  全縣利用僑資總額1.1億元,僑資僑屬企業38家,其中投資超百萬元的僑資僑屬企業21家,超千萬元的僑資僑屬企業2家,僑資僑屬企業年創產值9800萬元,實現稅收570萬元,安排就業人員一千多人。方正縣企業生產加工的山野菜、大醬、白酒、乾豆腐、粘玉米等地方產品已遠銷日本。而在日本的35000餘人年均勞務創收達40億元人民幣,每年涉外短期勞務創收也達4000餘萬元,僑務經濟已成為方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至5年內,方正縣力求僑資利用率達到60%以上,僑務經濟對縣域經濟發展貢獻率達到30%,大幅度提昇方正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加大宣傳力度促進海外聯誼

  方正縣加強了僑務工作力量,設立了獨立的工作部門———僑聯,同時在全縣各鄉鎮、各部門也確立了專門的僑務機構,在全縣上下形成了政府部門、群團組織、黨員乾部、各界群眾廣泛參與,共抓僑務工作的格局。

  現在,每年來方正訪問的日本政府和民間團組約30個,近300人次。這些年,方正縣政府共派出16個代表團赴日考察訪問。他們先後與日本山形縣大石田町建立了友好縣町關系,與日本長野縣泰阜村建立了友好縣村關系,方正縣第三中學與日本長野縣泰阜村中學學生交流互訪活動開展了4年,要讓中日友好的種子紮根學生心中。

  以生產富曬米著稱的方正,在水稻生產方面受到了日本友人更多的無私幫助。1981年,日本『農民水稻王』藤原長作來方正傳播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術,這項技術經方正縣傳遍全國各地。藤原長作逝世後,他的後人把他的骨灰留在了方正。後來,還有日本友人來方正傳授了水稻超稀植技術。1996年,經日本方正地區支援交流會會長石井貫一等人的努力,日本政府無償援助的水稻耕作機械化和畜牧振興兩個專項得以實施,並先後接受了8名方正派遣的農機、畜牧、西瓜栽培等方面的研修生。近十幾年間,日本友好人士還為方正捐贈了上千萬元的農業設備、醫療設備、教學儀器等,方正縣在日本的影響越來越大,朋友越來越多。

  全國唯一的『日本人公墓』坐落在方正縣境內,該公墓是1963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修建的,裡面埋葬了5000具日本婦女兒童的遺骨,後來更名為『中日友好園林』。近年來,方正加大了對『中日友好園林』項目的投入,使這個中日友好的橋梁更加穩固。

  新聞背景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向中國東北地區派遣開拓團。當時,方正縣內有4個開拓團,共2114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戰敗投降,東北地區各開拓團紛紛尋找回國途徑,佳木斯附近的開拓團民也取道方正等地到哈爾濱回國,當他們集結在方正縣開拓團本部(現方正伊漢通鄉吉興村)一帶時,人數達到1萬5千餘人。因嚴寒傳染病等原因,許多團民亡故,部分人輾轉回國,還有4500多名日本婦女和兒童滯留在方正縣。

  方正人民以博大的胸懷接納了他們。中日幫交正常化後,在方正生活的日本婦女和孤兒先後攜眷回國,並陸續影響帶動了大批方正人赴日。現在方正縣在日本有華人華僑35000多人,生活在方正的僑眷有48000多名,華人華僑與僑眷佔方正縣人口的47.14%。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