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日電(記者 雷蕾) 據黑龍江省統計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到2006年末,黑龍江省城鎮就業人員達到839.7萬人,比2005年末增加39.8萬人。其中:全省城鎮單位從業人員496.5萬人,佔城鎮就業人員總數的59.1%;私營個體從業人員達到194.1萬人,佔城鎮就業人員總數的23.1%;社區公益性崗位及靈活就業人員149.1萬人,佔城鎮就業人員總數的17.8%。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三年國有企業改革和下崗向失業並軌的最後一年,黑龍江省積極落實國家政策性調資、增資、晉昇、補發工資及就業再就業等相關政策,呈現就業人員增加、職工工資水平提高的良好態勢。
據悉,由於各級政府積極落實各種就業和再就業政策,采取更加靈活就業方式,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和社區公益性崗位及靈活就業大幅增加,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
城鎮單位中國有和集體單位從業人員略有減少,其他單位大幅增加。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我省國有企業三年改制工作和下崗向失業並軌工作進入最後一年,國有企業的裁員基本到位,國有單位、集體單位從業人員比上年末略有減少,其他單位從業人員大幅度增加。 2006年末,全省城鎮單位從業人員496.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2萬人,增長1.3%。國有單位從業人員313.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5萬人,下降0.2%;集體單位從業人員36.5萬人,減少1.9萬人,下降5.0%;其他單位從業人員增加較快達到146.4萬人,增加8.6萬人,增長6.2%。
私營和個體從業人員上昇。近年來我省陸續制定出臺的一系列支持再就業工程的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增強吸納就業能力。2006年末,全省私營個體從業人員達到194.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6萬人,增長4.1%。
社區公益性崗位及其他形式成為吸納城鎮勞動力就業的新渠道。近幾年的企業改革,裁減了大量的企業富餘人員,省政府高度重視對這些人員的工作安置,廣開門路,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各級政府也主動采取綜合扶持措施,開發了大量的社會公益性工作崗位,吸納了大量的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2006年末,全省共安置社區公益性崗位及其他形式就業人員149.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1萬人,增長21.2%。
大部分地市從業人員增加,只有少數幾個地市從業人員有不同程度的減少。2006年末,隨著資源需求不斷增加,資源型城市經濟呈現了恢復性增長,也帶動了從業人數增加,全省四個煤礦城市和一個油城從業人員增加較多。其中,大慶市增加最多達到4.5萬人,雞西市增加1.6萬人,鶴崗市增加0.8萬人。2006年末,從業人員減少的主要城市有哈爾濱市減少2.7萬人,伊春市減少0.6萬人,佳木斯市減少0.3萬人,大興安嶺行署減少0.3萬人。
據悉,全省僅有6個行業從業人員減少,其他行業不同程度增加。隨著我省2006年工業企業效益的明顯提高,房地產行業的投資不斷增大及對教育、衛生等行業增加投入,全省19個行業門類中有13個行業從業人員增加,其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行業從業人員增長幅度較大,2006年末,全省城鎮單位采礦業從業人員4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7萬人;批發和零售業從業人員22.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萬人;房地產業從業人員4.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6萬人;教育業從業人員43.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8萬人;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從業人員17.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萬人。全省僅有6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減少。減少較多的行業有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業,分別比上年末減少3.1萬人和0.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