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5日電 省九次黨代會以來,省委將加強企業黨的建設作為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構建和諧龍江的重要舉措擺上重要位置,積極推進。企業黨建工作的成效,有力地促進了全省企業生產與效益同步較快增長,使之成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主要推動力。
國有企業領導體制進一步完善,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途徑更加順暢。緊緊圍繞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目標,積極推進『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明確企業黨組織與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各自的職責、作用,逐步完善了現代企業制度框架下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有效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制度和機制,初步形成了國有企業黨委會與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協調運轉的格局,從制度上保證了國有企業黨組織充分履行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職能。目前我省國有大中型企業黨委(黨組)成員進入董事會、監事會比例達到60.5%,其中黨委(黨組)書記進入董事會的比例達到96.3%。
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得到加強,整體功能不斷提昇。省委將加強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建設作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有力保障,以深入開展創建國有企業『四好』領導班子活動為抓手,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以經常性的學習教育活動為保障,堅持全面加強國有企業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和能力素質建設,國有企業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不斷增強,經營業績明顯提昇。同時,大力實施人纔興企戰略,堅持市場配置、組織選拔、依法管理相結合,積極推進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在堅持黨管乾部原則的基礎上,公開招聘了一批企業經營管理人纔,建立健全了監督約束和激勵機制,為老工業基地振興與發展培養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
紮實推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黨的執政基礎得到進一步加強。省委將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組建黨組織作為增強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影響力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和《黑龍江省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五年規劃(2006-2010)》,並針對非公有制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和發展趨勢,采取『抓大帶小』的辦法,把在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中建立黨組織工作擺上突出位置,截至2007年3月份,全省近2000家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組織建率達到62%,應建已建率達96%。
活動載體不斷創新,黨組織黨員作用發揮明顯。適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需要,省委以『先鋒工程』為總載體,針對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特點,加強分類指導,為黨員服務群眾、發揮作用搭建平臺,促進企業黨組織圍繞生產經營開展活動。在全省國有企業中深入開展了創建『六個好』企業黨組織、『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為振興做貢獻』等活動;在非公有制企業中開展了創建『五個好』黨組織、『為黨旗增輝、為企業增效』、『黨群一幫一』等系列活動,有效地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下大氣力抓好停產關閉破產和困難企業黨建工作,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省委把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工作的難點作為企業黨建工作的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企業改革改制進程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以加大停產、關閉、破產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力度為保障,促進重點地區、重點企業的穩定和發展。2002年下發文件,明確了在企業停產、關閉、破產期間,企業黨組織不撤,隸屬關系不變,黨組織和黨員要充分發揮作用。在全省推行了黨員乾部與困難企業職工『一幫一』、『多幫一』活動,幫助困難職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有效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