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6日電 春耕在即,寧安市渤海鎮朱家村的稻農們卻並不著急購買化肥。農民朱全喜說:『合作社根據我們種植水稻的不同品種指導用肥,統一品種的化肥也由合作社統一采購,既便宜又不擔心摻假。』
五常市二河鄉新莊村農民武強今年的備春耕最輕松:『以往家裡的糧食沒賣完,手裡沒錢就得「抬」,年頭不好,去了高額利息就沒啥剩餘了。今年合作社為我這樣的農戶啟動了互助基金,我剛領了4000塊,自己沒掏一分錢,春耕物資備足了!』
合作讓『小農變大』
到2006年底,黑龍江省各類農合組織達到6878個,其中供銷社領辦3673個;入社農戶69.5萬戶,佔全省農戶總數的14%,實現助農增收26.8億元。農民經紀人隊伍發展到64500人,有571個鄉鎮注冊登記成立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協會,563個鄉鎮組建了農民經紀人協會,基本涵蓋了種植、畜牧、加工、銷售、服務等多個行業和領域,涉及糧食、農資、奶牛、生豬、中藥材、食用菌等幾十個產業。
合作,使小農變大。富錦是黑龍江省白瓜主產區,但由於過去農民分散生產,種植規模小,白瓜一直未形成產業。富錦市供銷社於1998年創辦了白瓜籽專業合作社,在12個鄉鎮成立分社,吸收農民會員1.5萬戶,發展白瓜種植基地50萬畝。農合組織通過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品種、統一配藥施肥、統一加工、統一包裝銷售等,提高了農業標准化水平,累計助農增收5.5億元。齊齊哈爾市梅裡斯區洋蔥產業協會,通過多項服務,普及洋蔥栽培技術,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在短短幾年時間裡使洋蔥種植面積從不足萬畝發展到12萬畝,4年來僅洋蔥產業為全區農民增收2.6億元,洋蔥產業已成為全區主導產業。
省供銷社主任王惠群介紹,黑龍江省農合組織大體可劃分為農民種植聯合體、農村綜合服務社、農業產業化合作組織和農業公司等多種組織形式。由農村專業大戶、技術能手和經紀人領辦,對社員進行技術、產品銷售等服務,解決農民買難賣難問題;還有的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民聯辦。一些農合組織已經從單純為會員提供市場信息、組織產品銷售、開展技術指導、生產資料供應等專項服務逐步擴展到產加銷一體化的綜合服務,服務范圍由生產領域擴展到農民的生活領域。
農合組織橕起了農民頭頂一片藍天,需進一步發展壯大,但現實中卻遇到諸多難點和制約。
能人難求發展受限
省供銷社合作指導處處長呂長華坦言:和發達國家、發達省份相比,黑龍江省的農合組織數量遠遠不夠,也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發展不夠平衡,全省實體型農合組織不到2000家,不足總數的1/30。農合組織生產服務型多,綜合服務型少。農合組織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多屬於農戶之間松散的聯合,民主管理機制、利益分配機制和監督約束機制不配套等問題,極大地影響著廣大農民加入農合組織的積極性,還有許多農合組織沒有注冊登記,不具有法人資格;組織管理體制不夠順暢,目前農合組織有的在工商部門登記,有的在民政部門登記。由於法人地位不明確,金融機構不願貸款給農合組織,造成資金缺乏,發展緩慢,在競爭中難以擁有獨立平等的市場地位,權益也難以得到有效保護;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大,農合組織發展產業立項困難,90%以上的農合組織無法獲得有關項目資金的扶持,特別是那些有發展潛力、但規模較小的農合組織申報產業項目更是困難重重。
還有一個現實情況擺在我們面前:發展農合組織『能人』難求。農合組織能否最終發揮作用,關鍵在領頭的能人,選一個在農民中有技術、有責任心有威望的人很難。杜蒙胡吉吐莫鎮合作社由於原主任經營管理不善,三年沒開展業務,在農民中失去威信,引進能人後不僅經營業務擴大了,又有1500戶農民入社。提高農民素質,加大培訓力度,省供銷社每年都力爭多培訓農村經濟人和合作社負責人,但因為資金問題,培訓工作一直步履艱難。
農合組織的進一步發展也存在一個發展環境問題。
呼喚地位亟待扶持
黑龍江省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大多是『自然發育』成長起來的,又均無法人地位,很多問題的解決要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掣肘,發展環境極不寬松。
呂長華說,浙江、江蘇等發達省份每年都拿出幾千萬資金用於扶持農合組織的發展,上海市每年從財政風險准備金中拿出1000萬元作為擔保資金,由商業銀行放大3~4倍,用於農合組織貸款,而黑龍江省不僅扶持力度不夠,現有的扶持資金有的也未能真正發揮作用,安排支持農合組織項目的資金,真正到位的微乎其微。對照發達國家、地區的經驗,黑龍江省應盡快制定財政稅收金融優惠政策,減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稅收,使其能夠享受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一樣甚至更多的稅收優惠;設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基金,增加各級財政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補貼;改革農村金融體制,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供方便有效的金融服務,給予政府貼息貸款。
為合作經濟組織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引導農合組織健康發展,這是政府應該做的。我們應該大力度推廣農合組織的典型經驗,表彰獎勵農合組織先進單位和優秀領辦人,提高農民的認知度,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以點帶面,帶動發展。搞好農合組織領辦人的培訓,省市縣三級政府應對開展培訓的部門給予一定的培訓經費補貼,擴大培訓范圍,提高培訓質量。
推動農合組織規范發展,提高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覆蓋面,把更多的農民吸引到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來,黑龍江省籌劃到2008年,力爭有20%以上的農戶加入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到2010年,有30%以上的農戶加入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能否達到,尚未可知。令人欣喜的是,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將確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法人地位,標志其將進入依法發展的新階段。
我們期盼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