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慶安3500名『五老』人員成為『留守孩子』的保護神
2007-04-11 16:22:1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蘭亞軍 范永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1日電 慶安縣組織3500多名『五老』人員,幫教外出打工農民留在家中的3700多孩子,解除了外出打工農民的後顧之懮,受到了廣大農民的贊揚。

  慶安縣每年有幾萬農民進城務工,留在家中的孩子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有的孩子出現了『學習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親情失落、安全失保』等問題,既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又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開展。2003年,縣關工委組織致富鄉10名退休老乾部當鄉所在地鄰近村屯16名『留守孩子』的義務家長,實行『包管理、包生活、包學習、包維權』,有效地解決了外出打工農民的後顧之懮,外出打工的農民拍手稱快。2004年慶安縣把致富鄉老乾部的做法在全縣『五老』人員中推廣,采取不同形式,在『五老』人員中開展爭做『留守孩子』保護神活動。

  擔當義務家長。致富鄉農民孫鳳纔兒子小強3歲時便同奶奶在家。由於父母覺得欠兒子的太多,在孩子身上花錢從不吝嗇,這樣逐漸養成了孩子隨意亂花錢、不愛學習等不良習慣。同孫家住在同一個村的鄉退休老乾部相永和知道後,主動做小強的義務家長,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在他的耐心幫助下,小強有了明顯轉變,去年末被評為三好學生,家長感動不已。蘭河村關工組長於會利把『留守孩子』小剛接到自己家中,同孫子、孫女一起生活,讓他處處感到家的溫馨,使其健康成長。

  成立活動中心。久勝鎮鮮豐村關工組長林山原利用村委會閑置的房子辦起『留守孩子』活動中心,為20多名『留守孩子』開闢第二課堂,使他們放學之後沒有孤獨感,有所收獲。村民池東根五年前到韓國打工,去年回家,看到已9歲的孩子長得白白胖胖,既懂禮貌,又能畫一手好畫,夫妻倆高興得不得了。問祥情,纔知道是村裡辦起的『留守孩子』活動中心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創建保護協會。慶安縣14個鄉鎮成立由『五老』人員組成的少年兒童保護協會93個,嚴防『留守孩子』誤入歧途。勤勞鎮農民王順在山東打工,家中留下15歲的女兒小翠和13歲的兒子小明,姐姐管不了淘氣的弟弟,小明經常閑逛、逃學,村裡游手好閑的人有時拉小明去網吧,進游戲廳。『留守孩子』協會會長王士友發現後立即承擔起姐弟倆的監護責任,早晚接送小明上學,並在生活上盡心照料。由於王士友看得緊管得嚴,終於使小明安心上學,今年初獲得了學校頒發的進步獎。

  辦起解難服務隊。同樂鄉同慶村婦女齊延玲為給患癌癥的丈夫治病欠下6萬元債務,只身外出打工,把家拋給了15歲的孩子玉娟。小玉娟除自己讀書外,還要侍候爸爸和責任田,生活十分困難。去年,她考入了一所專科學校,由於家庭困難,准備放棄學業。村關工組長陳紹嶺知道後,馬上同縣鄉領導聯系,縣鄉乾部為她捐款4170元,使小玉娟邁進了大學的校門。

  據介紹,慶安縣『五老』人員中,擔當義務家長的有2600人,成立活動中心46個,創建保護協會93個,有解難服務隊186個。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