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3日電 隨著市區房價的上漲,二手房價也在水漲船高。近日記者對幾個房屋中介暗訪發現,除正常因素上漲之外,一些不法中介采取『吃差價』方式,正在成為擾亂二手房市場的『黑手』,與此同時,一些房東也間接地助長了黑中介『吃差價』的惡習。
暗訪成交前買賣雙方不見面
記者以購買二手房為名,暗訪了大成街一家房屋中介。『這套房子很緊俏,上午還有兩個人來看過這套房子,您想要買就盡快做決定。』『房子倒是不錯,我能否和房主見面聊聊。』『來一個就要和房主見面談,房主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啊!這房子房主已經全權委托我們了,看,鑰匙就在我手裡,你放心吧,成交的時候,我們肯定會讓您和房東見面的。』『價格還是有些高,能否再便宜一些。』『房價是房主定的,我們是正規的中介公司,只收取中間費用。』不到1個小時,記者與中介工作人員的對話,看似簡單的購房經歷,實際卻暗藏玄機。市民王小姐反映,最近她要結婚,打算在道裡區買一套二手房。她也有著類似的經歷。『中介根本不讓我和房東見面,每次看房都是業務人員領著我。最離譜兒的一件事是,某套房子裡頭還住著租客呢,業務人員直接就敲門,還居然聲稱他是房主兒。』
內幕『吃差價』能掙好幾萬
記者走訪了多家中介門店,發現『吃差價』並非個別現象。『光憑從中間撮合,能賺幾個錢。』好家庭房屋中介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存在不為外行所知的『毛病』:不讓買賣雙方見面,中介可以暗中操縱房價。以成交一套總價50萬元的二手房為例,如果僅做居間,按國家有關標准居間費為2%算的話,大致為1萬元,而押下房子『吃差價』的話,最少加個3萬元,那麼成交一單就能賺到4萬多元。你說,這種買賣誰不願意做啊!
『吃差價是個普遍現象。』有著兩年從業經驗的郭經理悄悄告訴記者,『先以低價吸引購房者,只要購房者上門,我們就有辦法把他留在店裡。』
房東助長『吃差價』惡習形成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這樣表示,『現在門店開設成本並不算低,況且現在行業競爭激烈,就拿哈爾濱市某大中介來說,一棟大廈下面的中介門店就有十幾家之多。』一方面不法中介利用交易不透明,采取『吃差價』牟取暴利。而另一方面,一些房東只顧眼前利益,從而或多或少地成了不法中介公司賺錢的『幫凶』。
李先生原本在道裡區有一套9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前段時間打算出售。他找到一家中介公司,業務員看過房子後,很痛快地一次性付給李先生22萬元。李先生當時覺得還算滿意,但後來李先生打聽到,中介公司以23萬元的價格轉手賣給了一位購房者。李先生心有不甘地表示,我的鄰居聽說了我的賣房經歷後,於是直接報到23萬元。
『誰賣的價格高,我就把房子委托給誰。』南崗區比樂小區的何先生這樣告訴記者,『我的房子在不同的中介公司都掛了牌,同時,我們之間還有協議,在房子底價的基礎上,誰如果能夠多賣的話,多賣的部分我們五五分成。』類似何先生這種想法的房東並不在少數,究其原因,癥結還是在二手房市場處在買方市場。有數據顯示,目前哈爾濱市二手房供需比例大致在1比5左右,而一些熱點區域,這一比例甚至達到了1比10。房東『吃差價』破壞市場秩序,而按照有關部門規定,從事房屋中介行業,只能是以做居間來賺取傭金。『吃差價』這種行為首先侵害了買賣雙方的利益,尤其是買方承擔了更多的費用。另外,這種行為最大的危害是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損害了房地產市場的正常有序發展。
『一個規范的房地產經紀公司應該為買賣雙方提供開誠布公協商的平臺,而不應該隔離買賣雙方進行暗箱操作,並且房地產經紀公司收取的中介費用,應該是以專業知識為顧客代辦二手房買賣過程中復雜手續的報酬,而絕不應該收取買賣雙方房屋的差價。』因此,許多業內專家建議消費者應慎重選擇誠信經營的經紀公司,不要只圖眼前利益,只有在正常有序的市場下,纔能人人受益。
專家教你如何進行二手房交易
『吃差價』的癥結在於,一是二手房交易過程中信息的不對稱;二是買賣雙方對房地產行情的不了解。采訪中,有關專家建議買賣二手房的人,作為交易一方的房東,應杜絕抱有圖省事的心理。當中介提出對房屋現金收購時,很有可能是房東的房子價位低於實際價位。這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包括有現金到賬後,業主出於對中介公司的信任大多就很痛快地把房產證交給中介。不法中介利用握在手中的房產證不是高價轉賣就是抵押變現。更危險的是個別不法中介甚至有卷款潛逃的可能性。一旦出現類似情形,業主的損失將會非常的大。而對於購房者而言,應該堅持與房東、中介工作人員三方,同時在中介簽署交易協議,纔能夠真正避免二手房交易過程中的『吃差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