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4月16日電 『平安哈爾濱』已成為凝聚人心、優化環境、科學發展的品牌和優勢。目前,哈爾濱市已有70%的區縣(市)、85.1%的街鄉(鎮)、76.9%的社區、71%的村和70.9%的單位達到平安創建標准。人民群眾對治安和創安工作滿意率逐年攀昇,平安創建工作成為哈爾濱市近幾年來最得民心、最富有成效的工作之一。
哈爾濱成為中國最平安特大城市之一
2004年,哈爾濱市在全省率先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將創安工作定位於服務發展全局,作為保障改革推動發展的重要前提、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的首要責任。平安創建中,哈爾濱市逐級建立起幾個班子齊抓共管、政法委牽頭抓總、方方面面負起責任、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全市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互動、大力度推進的創安強勢。
公安機關作為創安主力軍,以構築平安城市為目標,大力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通過防線前移,下沈警力,強化一個中樞、建立四道屏障、完善五個網絡,建起多層次、多形式的治安防控安全網。
同時,繼續保持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叫響『命案必破、掛牌全破』口號,全力偵破大要案。各部門紛紛行動,開展『平安大道』、『平安廠店』、『平安學校』等各種形式的創建活動。
2004年,哈爾濱市『公眾安全感』民意調查顯示,93.8%的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和比較滿意,分別比2003年和2002年提高7.8個和11.9個百分點。哈爾濱市刑事發案在2003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又下降5.5%,其中搶劫案件發案近4年來最低,『四門落鎖』使全市搶劫機動車案件實現4年來首次回落。全市人均發案由2003年的萬分之33.6降至萬分之32,哈爾濱成為中國最平安特大城市之一。
市民對社會治安關注度首次下降
隨著創安的不斷深入,哈爾濱市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各部門相繼開展『全警大巡邏』、『黨員巡邏守夜』等活動。市政法委、市公安局和市房產住宅局牽頭多個部門聯合實施『兩亮一安全』工程,為居民點亮樓宇燈,安牢防盜門,一年共安裝單元防盜門10519樘,安裝、維修樓道聲控燈、門前燈5萬餘盞,40萬戶、100餘萬居民群眾直接受益。
2005年以來,哈爾濱市各地各部門大力推進『強基工程』,公安機關率先開展『平安社區(村)競賽活動』;全市以『數字城管』為平臺,整合資源,實現共享,使城區街路監控面積達到900多平方公裡,覆蓋居民區30餘萬戶;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把創安觸角逐步延伸到新農村建設,在村屯大戶廣泛安裝技防裝置,可防性案件大幅度下降。
2005年,群眾對社會治安表示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比前兩年分別提高2.8和0.7個百分點;群眾對創安工作滿意率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市民對社會治安問題的關注度由上年的第三位退至第四位。哈爾濱市刑事發案總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降至3萬起以下。其中,殺人案發案數量近10年來最低;搶劫案件近6年來最低。人均發案由2004年的萬分之32降至萬分之30.5,在同等規模城市中人均發案最低,哈爾濱再次進入全國最平安的特大城市行列。
形成創建大平安的工作格局
創安實踐中,哈爾濱市不斷適應變化,運用載體,積極探索、創造新路子、新經驗、新做法,深入推進創安工作。創安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各區縣(市)及有關部門投入創安經費達4億多元,投入總量逐年增加,接近2003年前10年的總和。
———創新體制:實施社區警務改革,各級公安機關根據各自實際,把警力合理下移,以民警名字命名闢建警務室,形成多警合一、一警多能的基層作戰實體。
———創新機制:建立健全領導責任機制,先後對3個區縣實行一票否決,4個區亮黃牌。建立檢查監督機制,執行明察暗訪通報制。
———創新方法:全市分地區、按戰線,結合各時期重點,先後籌備召開現場會、推進會、經驗交流會等13個,總結推廣經驗80餘條。
———創新形式:通過居住創建『平安家園』,出行打造『平安交通』,上班建設『平安單位』,購物提供『平安市場』,上學構建『平安校園』等,哈爾濱市形成創建大平安的工作格局。
新聞鏈接
2006年,群眾對創建『平安哈爾濱』工作滿意率達到90.9%,對社會治安的關注度退至第八位;群眾對創安知曉率、參與率分別達91.2%、90.6%;市民對『創安』工作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的分別比前兩年提高2個和4.9個百分點。
編輯點評
平安建設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保障工程,是維護廣大群眾根本利益、為人民群眾所期盼的民心工程,也是提高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基礎工程。3年來,哈爾濱市創建『平安哈爾濱』工作不斷創造新經驗,邁上新臺階,呈現出大平安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