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他培育了4位世界冠軍:追記七臺河短道速滑教練孟慶餘(上)
2007-04-16 09:50:3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呂天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6日電 他培育了四位世界冠軍,他的弟子實現了中國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他發明創立了獨特的訓練方法,他身價無量卻一貧如洗———已年過半百的他為了趕一場冰上訓練課,卻因一場意外車禍離開了他所鍾愛的事業。

  2006年8月2日9時7分,國家高級教練、七臺河市體工隊隊長孟慶餘的生命終結在了攀登事業巔峰的征程中。30年沒有耽誤過一場訓練、即將結束和老伴20多年兩地分居生活的孟慶餘,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刻。

  圓夢:小城托起世界冠軍

  『楊美貞,注意蹬冰節奏!孟曉雪,把臂甩起來!王偉,你和王濛再滑三圈!』這是日前記者在七臺河市體育局采訪,觀看孟教練留下的錄像資料時看到的情景。

  孟慶餘讀小學時就酷愛冰上運動,曾取得過哈爾濱小學生速滑比賽第三名和中學組的冠軍。1969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潮流,將孟慶餘從哈爾濱卷到七臺河,在知青隊伍中他與眾不同的是行李卷上別著一副閃光的冰刀,在新建礦落腳當了一名采煤工人。一到冬天,工餘時間他就跑到離礦井不遠的倭肯河上滑冰琢磨速滑技戰術。孟慶餘的特長被市體委領導發現了,1974年,他終於如願被調到七臺河市體校任速滑教練。從此,他矢志當冠軍的夙願與他培養冠軍的理想嫁接在一起了。

  孟慶餘從事短道速滑運動30年,先後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張傑、楊揚、王濛、王偉四位世界冠軍,孫琳琳、張長紅、楊美貞、韓梅、康展佳、趙敏等數百名優秀速滑運動員。可領獎臺上,我們從沒看到過他的身影。他所經歷的一段段艱難裡程就像冰場上那一圈一圈的銀色跑道,一批又一批的隊員在他的帶領下從這裡起步。

  談到這些,七臺河市體育局副局長劉鳳雲感慨地說,從1984年七臺河市體工隊組建至今,經孟慶餘等培養輸送的運動員共獲得世界級金牌117枚,省級、國家級金牌300餘枚,10餘次打破世界紀錄。2006年,又有三名七臺河培養輸送的運動員被選拔到國家隊,代表中國參加了世界大學生冬運會,並取得了一金一銀的好成績。

  創新:訓練『高、精、尖、准、狠、細』

  經過多年實踐和學習,孟教練總結出『高、精、尖、准、狠、細』一整套獨特的訓練方法,極大地縮短了運動員的成纔周期。一大批世界級、國家級的優秀短道速滑運動員從七臺河這座小城市走向全國和國際比賽的起跑線。

  七臺河的運動員大多數來自礦山和鄉村,當運動員首先要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無畏精神,上場不怯陣,兩腿不哆嗦。孟教練想出各種奇招:先練膽,帶孩子走漆黑夜路,帶孩子們去跳橋。在距離河面六、七米高的橋上,他讓十幾歲的女孩子一個接一個往下跳。雖然方法有點粗暴,不過,孩子們跳過幾次膽兒就大了,多高也敢跳了。

  他對所有小隊員的紀律要求極為『嚴酷』,不許吃零食,不許上歌廳,不許睡懶覺,不許穿高跟鞋……有一次大夏天太熱,現在的冬奧冠軍小王濛偷跑出去喝了一杯冰水,被孟慶餘硬是罰過站呢!

  為了鍛煉耐力,孟教練經常親自騎車帶孩子們長途拉練,一直到他五十多歲的時候,他依然和孩子們騎車從七臺河出發,行程開始是雞西、佳木斯市,數百公裡當天來回,後來是七臺河—牡丹江—哈爾濱—依蘭—七臺河,路途長達數千公裡,行程要數天。餓了吃帶去的乾糧,渴了就喝山溝裡的水。

  被戲稱為『惡魔教練』的他,終於帶出一批天不怕地不怕能吃苦敢拼搏的孩子。

  奠基:倡導專攻短道速滑

  孟慶餘一方面堅持對運動員進行著持久而嚴酷的訓練,一方面他的目光一直緊緊盯著世界速滑運動的發展最前沿。

  經過精心研究和深長思考,他向七臺河體委領導建議,體工隊應從大跑道訓練轉向專攻短道速滑項目,舉全隊之力向這個新項目進軍!他認為,七臺河本來就沒有大跑道冰場,不如搞短道,可以因地制宜,同時新項目搞的人不多,可以出奇制勝。

  針對教練隊伍年紀輕,實際教學經驗不足的特點,孟慶餘總結出了自成一家的訓練方法。他十分重視教練員後續教育,組織年輕教練學習國內外短道速滑最新實戰技巧,親自指點年輕教練們撰寫訓練心得。每逢重大賽事,他就率隊到現場觀摩,開闊訓練視野,提高教練執教水平。體工隊在他的帶領下,形成了學習、生活、訓練一體化的辦學體制,穩固形成了塔形梯次人纔結構,為層層選拔優秀速滑人纔儲備了為數眾多的好苗子。

  歷史證明,這樣的眼光,不僅奠定了七臺河冰上運動激動人心的發展前景,還奠定了七臺河源源不斷為國家和上級運動隊輸送短道速滑優秀後備力量的實力。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