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電 靠『砍大木頭』走過40多年的大興安嶺林區,如今開始由木材生產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地委書記王忠林說:『建設生態林區並非單純被動地保護,大興安嶺追求的是「魚與熊掌兼得」的綠色GDP。』
大興安嶺林區是東北大糧倉和華北大平原的天然屏障,被列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試點建設,進入了嚴峻的經濟轉型期。『放下斧頭,我們就沒有出路了嗎?』大興安嶺人重新審視自己,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依托純天然無污染的環境,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山野特資源,以及大冰雪、大森林、大界江和北極神奇天象等旅游資源,大興安嶺開始實施生態戰略,因地制宜地發展富有林區特色的生態旅游、綠色食品、特色養殖、興安北藥、林產工業和礦產資源開發六大接續產業。
『神州北極』的名字已經叫響。他們突出發揮中國最北地理位置的優勢,加快解決交通『瓶頸』,如今加格達奇至北極漠河的高等級公路全線通車,北極村二期建設工程正在建設中,漠河機場也即將開工,計劃2008年奧運會前竣工。他們突出『北』、『冷』等特色和優勢,開發出自然、人文景觀6大類80多個實體景點: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濕地;古石器、古驛道、古戰場、古城島;北極光;北極村、北極泉、中國最北一家人……獨特的氣候地理,悠久的歷史淵源,神奇的天象奇觀,濃郁的風土人情,使大興安嶺充滿了神秘色彩,像磁石一樣吸引看游客『向北方』。去年,全區接待游客17.5萬人次,旅游收入1.05億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52.8%和55.6%。
發揮知名品牌『北奇神』的龍頭帶動作用,打造全國聞名的綠色健康食品基地。依托獨特自然資源優勢,著力引進、培育、壯大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大興安嶺綠色食品已形成12系列330個品種,年產量達11.54萬噸,同比增長111.7%。
獲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產品26個,其中A級13個,AA級13個。綠色食品開發安置林區富餘人員4萬餘人。
大興安嶺有一種特有的北藥資源——都柿,號稱『漿果之王』,年生長量100萬噸,佔全國的90%,佔世界的45%。每年8月,每天進山采都柿和紅豆達一萬多人。僅此一項,老百姓就增收1億多元。為加大北藥開發力度,他們一手抓龍頭企業,一手抓種植基地。華野生物公司利用中藥提純技術,從都柿中開發出花青素系列產品,附加值是出售原果的50倍。目前,全區北藥種植面積3.5萬畝,去年北藥開發總產值3.3億兀。
實施生態戰略,發展特色經濟,使大興安嶺逐漸擺脫了對木材資源的依賴,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去年,六大產業實現產值20.75億元,佔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近40%。同時,林區的生態環境也得到很大改觀,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蓄積量由『天保工程』初期的5.1億立方米,上昇到5.3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75%上昇到78.6%。去年,全區農民人均收入3552元,城鎮人均收入6580元,均比『天保工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態效益與日俱增。